二是壮大物流业规模。紧抓青银二广高速连接线、太旧高速拓宽改造、昔榆高速工程、307国道南移等路网建设机遇,在平头、南燕竹、七里河等地布局物流产业节点,积极参与中部城市群同京津冀的物流中转分工,推动山西数字化交通产业园产值翻番,启动中储煤炭物流园项目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使交通物流业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幅40%以上。

  三是推动旅游业复苏。加快景区提质,完成方山景区创a,完善祁寯藻故里、五峰山景区基础设施,支持龙栖湖创新经营方式,形成寿阳山水人文旅游新亮点。推进农旅融合,以香梨小镇、鹿泉小镇、燕州小镇、丽馨庄园等项目和潇河、龙泉河等景观为中心,先行在5个乡镇开展农旅融合试点,打造太原半小时近郊游、亲子游、周末游目的地。创新经营模式,支持旅行社、旅游企业开展线路创新、促销活动,推动与周边景点合作,力争全年旅游收入增长60%以上。

  (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升高质量发展能级。

  改革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双轮驱动”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狠抓营商环境3.0版改革落实,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开发区“承诺制 标准地 全代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流程再造,审批时限再压减20%,跨省通办事项再新增20项以上,全力打造“三无”“三可”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选树一批寿阳“城市发展合伙人”,新出台一揽子助企惠企政策措施,继续深化“以月答卷”活动,进一步加大服企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扎实开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省、市高标准市场体系“1 n”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执行负面清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完善“互联网 监管”,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是狠抓重点改革。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有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年内实现县属国有企业整体划转到县国运公司商业板块,“腾笼换鸟”提升国资运营水平。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健全财政综合协调保障机制,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金融改革化险,按照中央、省、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统一部署,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规范投资决策流程,提升信贷投放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是加强人才建设。通过“五个一批”举措,聚集发展精英,形成人才高地。引进一批,围绕“三件大事”,通过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至少引进技能人才100名;培育一批,依托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创新中心、煤机制造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至少培育高技能领军人才50人;孵化一批,依托路桥智慧交通产业学院、海鑫职业学校等培训机构,奥泰、永丰和15家煤矿企业,培训以产业工人为主的技能型人才10000人次;实训一批,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实训合作,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激励一批,建立100万元县政府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完善高层次人才落户政策,用好人才公寓,加大奖励力度,形成全社会招才、引才、惜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三农”是发展的第一根基。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稳住农业“压舱石”,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新增全托管面积10万亩,建成全省产粮第一县、全省最大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壮大有机旱作农业品牌,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梯度,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神农集团、中化公司等院企合作,全面推广10项有机旱作种植技术,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进玉米深加工企业,打造全省第一条玉米全产业链,整合豆腐干、猪头肉、小米等地域特色产品优势,创建寿阳农产大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引导企业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二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广大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提升西洛北梁集中供水工程,完善南燕竹颉家河集中饮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边远村组群众的饮水质量;持续完善“村组通”,打通主干道与沿线村“最后一公里”;加快农村网络、供气工程建设,实现“一带一圈”重点行政村5g网络、天然气输送全覆盖,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000座,行政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垃圾分类达到85%;重点建设10个水美乡村、30个森林乡村、12个文旅乡村,通过治脏、治荒、治乱“三治”行动,开展最佳乡镇、最净村庄、最美庭院“三评”活动,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的寿阳新农村。

  三是着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融合、资产租赁、资金收益、文旅康养、生产服务、劳动转移6种经济,探索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社联合、产业联盟4种形式,推动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增长20%、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建好联农带农机制,稳妥推进土地“双层托管”经营,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服务。构建“企业 集体经济组织 农户”联合发展体,推进3家乡村振兴发展公司提质增效,支持有条件乡镇创建市场主体,提升带富致富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行户均1人就业计划和每村1个集体经济项目,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9%、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不低于2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78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