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6日在邢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邢台市人民政府市长 宋华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邢台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战疫情、稳经济、治污染、惠民生、保稳定,在“十四五”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持续抓投资、促消费,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高效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坚持不懈抓投资、上项目、促消费,全市经济稳中趋进、进中向好,生产总值增长3.6%,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2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9.7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16.4%。重大立市项目实现新突破。把重大项目作为抓投资的基础支撑,成立重大项目推进专班,总投资133亿元的邢钢搬迁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3.69亿元的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工程顺利开工,总投资31.6亿元的青山水库、总投资20亿元的金牛旭阳二氧化碳高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中钢邢机搬迁改造、信都区抽水蓄能电站、白涧铁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建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省市重点在建项目视频监控全覆盖,37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3.4亿元、超年计划25.6%。外贸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成功开通“邢石欧”中欧班列,与天津港集团达成无水港合作,与河钢供应链公司联合成立铁铁供应链公司,总投资3亿元的圆通智创物流园落户沙河,市开发区飞豹物流、隆尧宝信物流入选全国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金沙河集团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8亿元;进出口总值222.6亿元、增长7.98%。助企惠企取得扎实成效。企业上市“邢台模式”全省推广,与北交所、深交所、河北证监局签署合作协议,华密新材科技公司在北交所成功上市。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累计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和退缓税费143.85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们持续抓转型、促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突破。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坚持迈开两条腿、对接厅局和部委,与省科学院、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达成合作,促成临西轴承与美国铁姆肯、清河中航上大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巨鹿汇工与石钢公司、内丘建滔与郝吉明院士团队、威县根力多与沈其荣院士团队等合作,进一步助推了企业升级。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1.2%,拉动工业投资17.5个百分点;亩均效益a、b类工业企业分别增加134家和143家。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25家企业入选省级“领跑者”企业,数量全省第二;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6家,总量翻番,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1家、小巨人企业7家。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164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两化融合、企业上云全覆盖,15家企业进入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前100名,数量全省第二,今麦郎位居榜首;柏乡锦宝石集团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着力提升品牌质量,临西发布全国首个轴承行业指数,信都长征新能源重卡下线,冀中能源、晶澳科技、明达线缆入选中国能源企业(集团)500强,金沙河集团、玉锋实业上榜全国轻工业食品行业五十强,清河羊绒小镇入选全国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全市20个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重点,数量全省第二,清河羊绒、平乡童车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百强,全省5家我市占2家。科技赋能扎实推进。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普惠政策,1086户企业享受金额18.54亿元,分别增长117.93%、296.35%。市本级全年投入科技计划专项经费1100万元,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6%,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7%。实现重点企业科技特派员联络员全覆盖,a级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达到39家,数量全省第三,新建省级科技研发平台1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25家,我市被列入首批“科创河北”试点城市,德龙钢铁等8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县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宁晋、隆尧分别跃升至a、b类县,11个县实现位次提升。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南和“马兰一号”小麦单产863公斤,创全省历史新高;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8万亩,其中南和2.5万亩、单体规模全国最大。威县、隆尧分别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信都区浆水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家,宁晋民旺合作社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创建基地,广宗牧原农牧二场、威县乐源君邦牧业获评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一年来,我们持续抓治污、促修复,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污染防治科学精准。克服减排空间持续收窄压力,完成447个深度减排项目,4730家涉vocs工业企业治理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开展全域控尘,有效巩固了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建立水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体系,实时掌握和应对河流水质变化,12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排名提升15位,改善幅度全国第九;严控建设用地土壤风险,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新增56家清洁生产企业,绿色工厂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内丘建滔碳捕集利用项目建成投用;南和入选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清河经济开发区获评国家级园区水效领跑者,襄都金牛旭阳化工入选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生态修复成效突出。实施生态补水约3.3亿立方米,浅层、深层地下水水位连续19个月回升,全年回升幅度均居全省前列,百泉泉域持续复涌,水域面积达800亩;新增广宗、临西、南和3个省级节水型城市,数量全省第一。关闭矿山25座,尾矿库全部销号。完成营造林6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49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