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紧盯北京央企国企二三级总部、高端制造、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发挥驻京办“前哨”作用,加强项目转移态势分析、信息搜集、攻关对接,采取央地合作、园区共建、飞地孵化等模式,清单化目录式承接符合武清功能定位的产业实体。全年新引进北京项目100个以上,力促铁路数字产业园、酒仙网新零售总部等重点项目落地。同步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商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向武清聚集。

  深化拓展通武廊区域合作。提速“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继续推进通武廊市域郊铁路武清段前期工作,实施城际武清站综合改造提升,谋划唐廊高速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口新建改造和断头路打通工程,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发展枢纽型经济。升级打造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示范区,做深做实91项合作协议并持续扩面增项,深化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积累更多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新经验。

  (二)聚焦担当“强引擎”,换挡提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落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延链补链强链工程,落实“链长”机制、完善“链条”图谱、激活“链主”企业,各重点产业链产值增长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推动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链补强研发设计、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等关键环节,北交控二期、中铁检验认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做优全链条发展、全要素支撑的产业生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发展,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加快迦南生物医药装备科技园、诺瑞华医学检验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在合成生物、现代中药、智慧医疗等领域塑造新优势。推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质升级,清联智造、海斯坦普、常春汽车零部件二期等重点项目年内竣工,加快产业精细化布局、智能化延伸、高端化发展。

  促进数字赋能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京津冀枢纽节点。提速中联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产创基地、金科英伟算力中心、嘉实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一期主体完工,中金大数据产业园竣工,中国电信京津冀算力中心投入使用。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支持企业开展智慧工厂、数字车间、共享制造等改造提升,实施100项“机器换人”项目,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20家,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

  推动传统产业特色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鼓励支持自行车产业与智能科技、健康监测、体育健身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地毯、绢花、纸制品包装等行业工艺创新,扶持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品牌塑造,打造特色文创产品,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和统一平台,培育壮大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促进关联企业资源整合、抱团发展,大力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焕发传统产业新生机。

  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普惠金融和科创金融、绿色金融等融合发展,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聚焦塑造“新高地”,升级加力夯实科创人才战略支撑、扩大发展新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落实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科技强区、人才强区、教育强区。

  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坚持以用立业,聚焦“1 4”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创新要素供给。高质量建设自创区武清分园,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创新平台突破40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全周期创新服务体系,探索推行“一所大院名校服务一条产业链”模式,促进“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90亿元。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新增首台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900家,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分别累计超过400家、50家和22家,各类创新主体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和武清人才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人才基石、海绵、链网“三大工程”,做强轨道交通人才荟、百校英才进武清、泛人力资源服务超市、乡村人才振兴大院“四大品牌”,打造人才综合服务街区和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心等载体。开展青年学子归巢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面向社会招聘金融、招商、管理等领域人才,新引进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等1万人以上。念好“人才经”、构建“强磁场”,以人才需求为核心营造人才发展新生态,打造人才近悦远来、扎根圆梦的沃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质量实施学前教育资源普及普惠两年攻坚行动,高标准开展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示范区创建,高品质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提速杨村第四小学、紫泉郡小学、翡翠半岛中学等7所在建学校进度,启动下朱庄街龙湾城第二小学新建工程,推动光明道中小学等4所学校改造提升,改建城区中小学校现场加工食堂12个。强化杨村一中、英华实验学校等品牌校示范带动作用,深化集团化办学,擦亮武清教育“金名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拓展“双减”成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42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