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湾休闲养生文化园项目
主要建设括古陶瓷艺术馆(内含南宋官窑哥窑展示厅、龙泉窑展示厅、竹口窑上垟窑展示厅、古陶瓷展示厅)、精品书画艺术馆、胡紘书院(研学体验馆)、胡紘纪念馆、文化创客民俗街、旅游商务区、养生酒店、百菇宴美食馆、旅等相关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用地面积约43亩,“十四五”期间计划总投资约9.7亿元。
(2)百山祖避暑乐氧小镇“生态古民居”项目
“十四五”期间规划总用地面积374亩,项目整体呈现古民居的自然、有机格局和古朴风貌,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十四五期间供地约220亩,投资约17亿元。
(3)星空城(谋划类)
“十四五”期间谋划建设城东区块用地约80亩。集酒店、集散中心、文旅产品旗舰店、演艺、夜市、排档、漂流等旅游业态建设。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
(4)庆元树顶漫步城市森林酒店(谋划类)
“十四五”期间谋划在城区金水湾北面山上或省里山用地约30亩,建设森林酒店。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
(5)石龙山生态度假旅游区(谋划类)
“十四五”期间谋划石龙山生态度假旅游区位于石龙山,濒临城西片区,占地约14000亩。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
其他建议增加的生态旅游产业谋划项目有:
三公湾•香菇主题游憩区项目、百山祖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项目、
熏山农旅融合产业园。
3、新兴业态布局规划
聚力打造以生物科技为引领的新兴产业。瞄准生命健康、特色制造、时尚文创、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快培育具有庆元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深加工”,着力培育以食用菌药品和保健食品研发、中药材加工为重点的生物科技产业,打造浙南闽北最大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以主辅产品多元化、精深萃取化、保健功能化为路径,开发功能型食用菌食品、药品和保健食品,着力发展食用菌医疗保健系列产品。中药材加工产业以发展优势、优质中药材为方向,加快推动全县特色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规模产业效益,打造浙西南特色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着力培育特色制造、时尚文创等新兴产业,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推进生态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20 %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 100 %覆盖。
(1)业态发展目标
根据对现状的城市用地拓展、城市用地功能的研究,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全社会数字生存能力的大考验下,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创新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是必然趋势。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打造山水宜居、休闲康养之城,针对庆元居住、产业、商业、旅游等进行功能优化调整,结合“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数字化治理”、“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培育新个体”、“共享生活”、“共享生产”、“生产资料共享”等新兴业态发展趋势,形成宜居、休闲、智能化的宜居旅游城市,以适应传统城市向宜居旅游城市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高效低碳的特色互联网综合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先后出台了《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纲要》《“互联网 ”行动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持续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通过功能优化和提升,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培育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等。
②活力、人气的旅游商业区。
结合旧城更新改造、街景提升、商业综合体开发等,将健康医疗业态、文创业态、儿童业态、餐饮业态等新兴业态融入商业地产等产业平台中,在老城区努力突破传统商业功能,打造新兴商业业态,激发老城活力、汇聚人气。
在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方面,将重点建立与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以及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比如,探索将在线课程纳入部分教育阶段的日常教学体系,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 ”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动完善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数字应用基础设施,探索完善智慧城市联网应用标准,推进区域一体化数字治理和服务等。
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给新业态新模式留足发展空间,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培育强大国内市场。
③体验式的特色生态休闲旅游。
结合山水资源,构筑养生静心式山地旅游;结合“共享生活”等新兴业态形式鼓励共享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共享产品相关标准。满足人们对“三避三养(避暑避霾避寒、养生养心养老) 微度假”的旅游度假需求。
(2)总体功能优化调整
庆元应主要从居住、旅游、就业三个方面进行功能优化,按照山水宜居、休闲康养之城的目标,分别拓展居住、旅游和产业的内涵和延伸,结合当前新兴业态的发展趋势,实现三者共融共生的整体格局,形成宜居、悠游、乐业三者相辅、相融、相生的旅游休闲名城。
①宜居:大力发展高端居住、主题居住、智慧未来社区等定位目标,借山、水、徒步旅游城市、社区智慧化配套服务设施等要素,吸引外来人口居住疗养。
以设施共享、智慧互联、功能集成、低碳绿色为主要特征的未来社区,将引爆数字智能、节能环保、绿色装配式建筑、健康关怀等一大批新技术落地应用发展。
推动城市发展向长期运营城市理念转型,围绕居民需求导向提供一系列高性价比的综合配套服务,既可以产生长期稳定的服务收益,又能提升群众获得感。
推动社区管理向智慧型转型,依托云端城市大脑,推进社区平台中脑、居民终端小脑关联衔接,利用高效物联网实现社区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打造高度智能、实时反馈的智慧型社区。
促进生活方式向绿色共享转型,实现社区资源配置的集约、共享,鼓励绿色能源、绿色材料和资源循环利用,树立社区绿色、共享生活理念。
②乐业:一些传统企业存在根深蒂固的“单兵作战”思维,在数字化转型上缺乏上下游协同,单靠自我摸索,不仅投入高、周期长、收效慢,而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应加速产业类型的退二进三,大力发展会议展览、文化创意、香菇养生产品、企业会所、健康产业、特色商贸等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