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服务业企业发展梯队。围绕云和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尖峰”“雏鹰”行动,发展一批服务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企业梯队。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合适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设立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五)平台项目支撑工程

  推动服务业平台优化提升。以打造特色小镇“2.0版”为基准,集中力量打造木玩童话特色小镇,着力推进云和梯田农耕乐园等等一批服务业特色平台。创新发展大数据服务,拓展科创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智创空间等,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企业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闲置场地开展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

  健全项目招商推进机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变“招商引资”为“挑商选资”,围绕云和服务业发展方向和细分领域,积极谋划一批前瞻性强、特色鲜明、产出率高的服务业战略性项目。强化项目追踪和监督考核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六)区域合作深化工程

  加快推进服务业接轨长三角。着眼于经济结构、服务业差异性和互补性,切实融入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上海、杭州、温州等地的辐射带动,探索“飞地”模式,合作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科技金融、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发展面向长三角的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有效承接长三角先进地区现代服务资源和消费市场的外溢。

  主动融入丽水市域战略布局。积极融入市域“一带三区”空间布局,加强土地、税收、金融、人才、产业、商贸等领域与丽水市区的接轨。紧抓丽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放大云和生态旅游优势,全面融入全省“大花园”核心区建设。积极对接丽水市“瓯江中上游休闲养生新区”发展思路,加快环云和湖区域开发。充分倚借丽水市区科技人才优势,加强与丽水市区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吸引丽水市区高校、科研单位人才来云服务,不断拓宽合作发展的空间和领域。

  全面拓展云景服务业合作路径。以云景特色风情聚落区建设为抓手,统筹谋划推进两县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与建设。携手做强生态旅游业,高品质打造“中国畲族风情旅游合作联盟”,推动“童话云和”“诗画畲乡”向纵深协作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特色旅游目的地。合力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推动“云和雪梨”“景宁600宁宁金奖惠明茶”等有地方辨识度的特色品牌联合共建,推出一批具有较强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加强创新体系联合建设,鼓励两地创新资源联创联用,共同争取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资源落地云景区块。

  (七)改革开放扩面工程

  深化服务业改革。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努力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等领域开展创新突破。深化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探索推动土地、排污权、用能、碳排放权等资源要素自由交易。探索绿色金融改革,构建两山基金、绿色产权交易平台等金融服务体系,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

  深化服务业开放合作。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在努力稳定欧美传统国际市场的同时,通过出口网上交易、境外展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拓展韩国、俄罗斯及东盟等新市场。加快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步伐,提升云和外贸服务水平,实现扩大外贸总额目标。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统筹安排省级、市级、县级外贸政策专项资金,对出口奖励、境外展览、产品认证、出口信用保险和外贸综合服务等给予扶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外贸进出口。

  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一件事”集成改革,构建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优化营商环境“10 n”便利化行动2.0版为突破口,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企业落地、开工、投产“一站式”服务。持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等,对重点领域的服务企业在登记中开通“绿色通道”。持续深化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项目审批效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领导统筹。在省、市服务业办公室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县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提出服务业发展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督促检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安排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全县服务业工作汇报,对全县服务业发展做出总体部署。

  强化部门联动。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推动责任落实到位。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服务业工作,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完成统一部署的服务业重点工作任务。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组建服务业协会,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商务咨询、信息交流、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二)加强要素支撑

  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大力实施“青年云和”行动,推进“青雁”人才培育计划和“家燕归巢”行动,加大服务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大力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理念,在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政策支持,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推动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土地保障。将服务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计划和年度供地计划,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要保持服务业用地合理比例。优先统筹安排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指标,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通过县城有机更新、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开发等方式,盘活存量用地支持服务业发展。

  强化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服务业特点的融资模式,发展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多元化的服务业资金渠道。鼓励各类投融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扩大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业务规模,优化服务业金融支撑环境。

  优化政策支撑体系。结合云和实际,优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信贷融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就业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不断完善旅游、物流、商贸、电商、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专项政策,优化服务业政策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社会的参与作用,规范服务业行业准入标准,创新政府服务机制。

  (三)加强统计监测

  优化统计工作。建立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和信息资料库,做好动态更新和数据审核工作,保证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壮大基层服务业统计力量,优化服务业统计工作。针对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行业,探索完善符合服务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新型统计制度。

  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对行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逐步形成年度、季度相关统计信息和监测分析报告发布机制,为 县委县政府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加强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监测,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准确判断和分析服务业运行情况提供依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