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多层次开展乡村专业经营

  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老百姓受惠的村庄经营模式,加大对乡村经营市场主体的招引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入村,和村集体合作成立专业经营公司,建立“村 公司 农户”模式,经营美丽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鼓励个性化、差异化打造乡村专业经营模式,精准找到每个村庄独特的“卖点”,把乡村作为独特景观来打造,把每户农家当作小品来改造,保持花园乡村特色,将特色元素、特色乡村韵味充分融入专业经营模式中,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魂、一村一韵、一村一模式”。

  (四)红绿共荣的乡风文明神态

  10.提升浙西南革命精神引领力

  加大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的挖掘、提炼,将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与国家公园、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等建设和创建工作相结合,使其成为支撑重大战略实施的精神引领。全媒体高密度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相关宣传,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信念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使创业创新、艰苦奋斗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大力推进红色美丽村庄、红色示范阵地、红色教育中心、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小镇等建设,构建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的核心。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引领力引导教育群众。

  11.塑造文明新风提升农民素养

  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农民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五进”礼堂活动。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积极推广崇德向善、守望相助、互敬互爱、德行天下的传统家风,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创业致富能力、民主法治观念为重点,促进新时代农民全面发展。丰富传统农事节日活动与乡情村史展示方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民俗,复兴民俗活动,提升民间技艺,打造文化节庆品牌,支持乡村民间民族表演艺术、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活动、口头语言、手工技艺、传统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推广农村文化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广泛组织开展灯会、庙会、花会等“我们的节日”民俗活动,进一步开展农民丰收节、乡村诗歌、摄影书画活动、爱国活动周和乡村阅读季等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12.实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积极宣传贯彻《丽水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全域推进拯救老屋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每年实施一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项目,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产业培育和人才引入,争创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村,到2025年,实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库内的行政村全覆盖。以松阳创建“国家传统村落公园”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完善全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机制,使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成为丽水花园乡村的“耀眼明珠”“文化瑰宝”。创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积极推行“保护 文创”方式,在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注重现代文化创意和时尚艺术元素的植入,赋予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吸引国内外文化艺术爱好者前来学习艺术创作并感受传统文化,建设文创基地、艺术长廊、文创工作室和艺术空间,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促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

  13.推动悠久农耕文化传承发展

  深入挖掘青田“稻田养鱼”、庆元“香菇文化”、遂昌“班春劝农”等传统农耕文化精髓,结合“二十四节气”活动举办多种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活动,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传承发展模式。推动全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文化博物馆建设,推进青瓷烧制技艺、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班春劝农”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转化,推进“海上丝绸之路”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联合申遗、“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争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拓展农业文化遗产的多种功能,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活动,积极为当下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增加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注入新动能。

  (五)共建共享的综合治理姿态

  14.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力量

  着眼“一肩挑”后城乡基层治理新变革,着力构建“党建统领、组织承载、整体智治、融合集成、人人负责”的基层善治新格局。持续推动“党支部 党小组”模式和党员责任区规范化建设,延伸组织体系的毛细血管,健强基层治理的“神经未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纳米”。推进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村两委干部兼任网格员、党员村民代表担任村民小组长,优化调整网格员队伍,推动组织体系与治理网格深度融合。立足城乡一体、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的跨山统筹,打造一批集组织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基层共治等为一体的“全域党建联盟”。不断健全完善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规则、决策机制、日常运行和权力监督等制度机制,在全市大力推广“民事村了”“廊桥说事”“民情地图”“五联六合”等工作法,形成更加高效顺畅的治理架构和运行模式,从而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花园乡村治理体系。

  15.激活两进两回触发乡村活力

  畅通城市优质要素资源“上山下乡”通道,增强乡村人才、智力、要素支撑,支持科技进乡村、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向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拓展。落实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放活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引导资金进乡村,支持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乡村产业领域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领域。完善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体系,确保涉农贷款投效持续增长。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动青年、乡贤回农村,建立城市人才入乡、乡贤回乡激励机制。实施乡村振兴领军人才计划,建立选派第一书记、省市县乡选调生到村任职长效机制。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打造一批农创客基地。

  16.深化五治融合彰显制度优势

  ——全面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一要切实发挥广大村干部在花园乡村建设和治理中的带头作用,总结推广莲都区“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经验做法,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村民建设花园乡村主人翁的意识,在花园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都保证有村民广泛参与,形成人人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构建农村大普法格局,深化“学法守法示范户”培育工程,推进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实现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及时掌握和回应不同利益主体的关切和诉求,有效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三要定期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树选活动,加快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礼堂作用,因地制宜打造“畲族文化、非遗文化、景区文化、乡村文化和道德文化”等主题风格的“五型文化礼堂”,实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1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