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电力系统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以多元化、高弹性配电网建设改造为导向,构建双向互动、安全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区域电网互联、主网与微电网互动,发展和完善灵活高效的有源配电网、有源微网、有源负荷,加快建设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设施,实现新型储能与源网荷的协调互动,全面提升电网开放接入、灵活控制和抗干扰能力,适应分布式清洁电源广泛接入和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电力精准负荷响应能力和负荷侧调峰能力,积极开展虚拟电厂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

  2.加快完善燃气基础设施

  提升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打通输气瓶颈,沟通多元化气源,实施临港物流园区天然气管道迁改工程,新建城北高中压调压站(门站)。加强与相邻县域之间的燃气设施互联互保,建成衢州-龙游次高压天然气管道以及龙游和兰溪之间的中压燃气管道。加强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建设,新建lng储存气化站,新增储气能力64.8万标准立方米,并积极租赁储气设施或购买储气服务,形成年用气量5%以上的应急储气能力。

  完善城镇燃气基础设施。加快小南海镇与城区中压联通管道建设,形成县域可靠燃气供应环网。继续推进天然气向乡镇延伸,提高天然气通达能力,实施横山镇、塔石镇等乡镇接通管道天然气工程。新建城市高压燃气管道满足新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用气需求。在管输天然气暂未通达地区,如溪口等镇,因地制宜,拓展点供lng,配套建设微管网。“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新建中压管道149.7公里左右、次高压管道30.0公里、高压管道30公里,中心城区居民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72%。

  3.加强能源安全管理

  强化电力运行调控水平,落实响应迎峰度夏(冬)时段专项电力保障工作,保障用户侧安全可靠供电。到2025年,力争供电可靠率为99.9717%、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为100%,户均停电时间小于3.36小时。强化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落实管道全寿命周期保护企业主体责任以及乡镇、部门履行监管协调职责,推广数字化手段提升巡线效果,制定特殊时段和突发事件的巡护和应急处置方案。

  4.提升集中供热水平

  以提升供热质量、保障用热需求为目标,在供热规划的指引下,稳步推进热源和热网建设,进一步拓展供热范围和供热规模,实现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优势,借助全省气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大幅增加的有利条件,通过热网优化改造等手段加快释放华电龙游统调燃气机组供热能力。加快实施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溪口生物质热电项目、金怡热电一般固废焚烧处理项目(二期)等低碳(零碳)热源点,实现龙游经济开发区城北片区三期地块、城南片区二期地块,以及溪口工业园区等区域的集中供热覆盖。在现有燃煤热电厂内新增燃气备用锅炉,提升供热保障能力,并为远期供热领域低碳化做好过渡衔接。

  5.加快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

  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县、布局合理、满足需求的综合供能服务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网络,在新开发区域,新建道路,次中心乡镇等区域建设综合供能服务站,提高覆盖率,满足传统燃油车辆和新能源车辆的补能需求。在加快新站点建设的同时,积极对现有加油站进行升级改造。“十四五”期间,综合验收、投运金星大道站、北斗大道站并推动一批新建站点(开发大道站、塔石站、城东站、青田铺站、夏峰村站、湖童公路站、石佛站、腰塘村站、先生邬站)开工、建设。依托综合供能服务站开展氢能供应试点示范项目。

  (二)落实能耗双控,推动低碳高效能源消费革命

  1.落实能耗“双控”任务

  立足能耗“双控”目标,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并做好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逐步转变。促进能耗双控与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单位能耗税收末尾淘汰退出机制相互协同。优化能耗双控制度,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相关政策。优化存量,加快淘汰和改造落后过剩产能,加大对高能耗低产出企业“腾笼换鸟”力度,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实地开展“双随机”节能监察,加快企业能耗在线监测接入,建立企业能耗反馈机制,及时全面了解企业用能质量,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耗确权核算,实行用能预算化管理;管控增量,强化节能管理,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坚决执行新上工业项目能效准入标准,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高耗能项目“四个一律”规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2.全力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

  全面开展碳核查工作,摸清能源领域的碳排放基本情况,梳理能源生产、供应、消费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足迹,围绕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结合“6 1”其他领域的碳排放情况,统筹编制能源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达峰顺序和底线目标,争取能源领域最早达峰。加强能源产业和生态治理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系统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分析明确全县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在碳中和行动中发挥基础碳汇优势打下基础。

  3.加快推进电能替代

  继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居民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完善电能替代常态机制,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引导企业生产生活“电代煤、电代油、电代气”,持续深挖工业领域替代潜力;加快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到2025年,城区公交车除应急保障车外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并加快推进公务、公交、旅游、物流、出租、环卫、通勤等领域汽车新能源化;坚持车桩协同发展,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提高充电便利性和设施利用效率,“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建各类公用充(换)电站40座以上,充电桩420个以上;发展高效、高密度、低成本的制蓄储冷/热等技术,提升现有技术装备能效水平,降低建设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建筑领域电气化水平。

  4.扩大天然气利用

  优化工业用能消费结构,充分发挥天然气效率高、排放少的优势,扩大高能耗产品如钢铁、建材、轻纺、造纸等制造领域中天然气的使用比例。在完善城镇燃气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培育用户市场,拓展天然气应用场景,稳步扩大供应规模,推动经济开发区城北区块“同园同价”,并切实做到供用气合同全覆盖。顺应供热低碳化发展趋势,逐步扩大天然气在发电、供热领域的比重,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实现天然气梯级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建设区域式和楼宇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十四五”期间新增天然气分布式装机力争达到5.6万千瓦。

  5.着力推动能效提升

  强化结构节能。优化生产力布局,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项目准入,控制建材、造纸等行业产能,推动高耗能生产工序外移,重点招引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业能效,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践行美丽大花园建设;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以造纸和纸制品业为重点,着力打造细分行业节能龙头和节能冠军,建立节能激励导向机制,建立市场化运行的能效技术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节能新技术研发,树立行业标杆,推动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大力推进集中供热,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全面实现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鼓励发展冷热电气多能联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