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县能源供应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清洁化水平显著提升,保持能源消费增速和经济发展相匹配,不断改革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数字化变革,进一步提高能源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方面,按“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为4.8% 计算,到2025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12.24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和能源领域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支柱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力争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将达到42.50亿千瓦时,“十四五”年均增速7.97%,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70.0万千瓦,“十四五”年均增速7.30%。
能源消费结构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县煤炭、石油及制品、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别达到20.53%,8.56%,28.26%和17.22%。相比2020年(26.13%、10.22%、11.86%、10.97%),煤炭占比下降5.60个百分点,成品油占比下降1.66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提高16.40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6.2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55%以上。
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方面,“十四五”期间新增电源装机44.20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全县电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31.66万千瓦(含统调装机),其中清洁能源装机120.81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91.76%,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至56.52%;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满足清洁能源的消纳和储存需求,提升系统灵活性;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增220千伏输电线路88.4千米,新增变电容量48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1162千米,新增变电容量58.3万千伏安;城镇燃气管网进一步完善,管道燃气供应范围持续扩大,中心城区居民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72%左右。
能源服务和治理方面,预计到2025年,居民人均生活用电达到950千瓦时/人以上,城乡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17%。“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建各类公用充(换)电站40座以上,充电桩420个以上,新建9座综合供能服务站,实现城乡用能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能源运行、监管等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电力和天然气体制改革,深化各类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能源治理能力和改革深度。
表2-1 龙游县“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表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
能源
消费 全县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煤 167.89 212.24 4.80%
煤炭 万吨 61.70 61.00 -0.23%
石油及制品 万吨 11.56 12.24 1.15%
天然气 亿标方 1.64 4.94 24.67%
可再生能源 万吨标煤 18.42 36.55 14.69%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28.97 42.50 7.97%
全县最高用电负荷 万千瓦 49.21 70.00 7.30%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 22.83 45.48 [22.65]
煤炭消费比重 % 26.13 20.53 [-5.60]
能源
供应 电源总装机容量 万千瓦 87.46 131.66 8.52%
煤电(热电联产) 万千瓦 10.85 10.85 -
气电(含分布式) 万千瓦 40.80 46.4 2.61%
水电 万千瓦 6.34 6.34 -
光伏发电 万千瓦 27.02 62.02 18.08%
生物质发电 万千瓦 2.45 6.05 19.82%
220千伏变电容量 万千伏安 69 117 11.14%
220千伏线路 公里 130 218.4 10.93%
110千伏变电容量 万千伏安 81.0 123 8.71%
110千伏线路 公里 151.3 228.2 8.57%
35千伏变电容量 万千伏安 20.8 19.6 -1.18%
35千伏线路 公里 139.3 211.7 8.73%
10千伏及以下变电容量 万千伏安 80.6 98.1 4.01%
10千伏及以下线路 公里 2011.1 3023.4 8.50%
节能
减排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 按市下达指标执行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 按市下达指标执行
民生
保障 居民人均生活用电 千瓦时/人 810 950 -
中心城区居民管道天然气气化率 % 60 72 -
综合供能服务站 座 11 20 -
公用充电站 座 40 80 -
公用充电桩 个 250 670 -
城乡配电网供电可靠率 % 99.9478% 99.9717% -
配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 % 99.971% 99.983% -
注: [ ]为年均累计值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供应保障,构建安全可靠能源供应体系
1.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加快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路径,大规模储能为必要条件,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为关键举措,着力实施两个替代(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两个融合(数据融合和价值融合),破解新能源发展的难题。
稳步推进清洁电源项目建设。提升全县电源装机水平,扩大本地装机规模,不断提高电力自给能力,大力发展以光伏为主的可再生(非化石)能源,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装机建设,推动电力供应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十四五”期间,新增电源全部为清洁能源装机,至2025年,全县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1.76%(2020年为87.59%)。推动新能源示范镇建设,谋划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示范项目,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建设进度和整体质量。
加快供配电网建设与改造。以建设相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的高压、中压和低压三个层级的配电网为核心,推动电力设施建设,提高主网供电能力。加快建设白马变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增1座220千伏变电站(士元变),新增变电容量48万千伏安,新建220千伏架空线路88.4千米;新建3座110千伏变电站,升压、迁建及增容改造2座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42万千伏安,新建线路76.9公里;新建2座、退役2座35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共计减少1.2万千伏安,新增线路72.4公里;10千伏新建线路1012.3千米,新增配变容量17.45万千伏安。
完善和提升配套基础电力设施布局。以建设相对应城市供电区域为目标,落实落地城区电力设施布局规划,保障电缆管道、开关站、环网柜、箱变等电力设施的位置和土地。全面提升城市配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构建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现代配电网。完善老城区、城东新城、经济开发区等城市核心区的配套电力设施布局和建设,特别是加快巨龙路、兴龙南路、龙翔路、荣昌路、永安路等道路的电力廊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