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升笋竹产业

  龙游当地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有毛竹林面积近300万亩,2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800万亩,是全国竹产业的最佳集散地之一。是国内最早从事笋竹工业化加工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竹板材与水煮笋加工基地,以及竹拉丝与炭化篾原料加工集聚地。以溪口镇、庙下乡等乡镇为重点区域,发展壮大笋竹产业。积极开展溪毛线沿线的竹拉丝产业搬迁整治,关停高耗低效企业,加快竹材加工集聚区建设和转型升级。

  (3)做强茶叶产业

  挖掘茶产业的资源与传统优势,充分发挥中黄3号品种的本位优势,按照“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绿色持续”的总体要求,以“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发展协调化”发展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龙游黄茶提速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按产业规模化要求,扩种中黄3号面积0.6万亩以上,优化品种结构。力争中黄3号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占茶园总面积40-50%,年产量达到300吨,产值达到1.5亿元。鼓励老茶园换植新种,对规模中黄3号茶园建档立案,纳入质量追溯系统。支持有条件主体按sc规范改造茶厂和更新设备,获得sc认证。加强数字化技术示范应用、扶持茶园基础设施、茶厂改造、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建设或提升,建设2-3个数字化茶园或加工厂、创建4家以上省级标准化茶厂。创建“龙游黄茶”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子母品牌”和产品管理制度和系统,扶持2个以上有一定知名度企业品牌。完善本地茶叶流通网络,建设乡镇级的茶青市场,建设十都、罗家、街路三个茶青市场,谋划建设“龙游黄茶城”。培育壮大2-3个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4)做优中药材

  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统一规划布局,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以小南海镇、横山镇、大街乡等乡镇为核心,以“浙八味”和玳玳果种植为重点,建设龙游道地特色药材发展区和南部山区林下生态药材发展区,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着力解决土地流转连片难、农民工用工安全、建设用地指标短缺、贷款资金周转难等问题,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有序发展。加大项目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中药材良种繁育、人工种植和野生抚育,鼓励企业建立规模化中药材良种繁育、示范种植和加工基地。建立“1 1”产业引领模式,即一个道地药材品种确定一家家庭农场(合作社)作为示范引领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引领该道地药材健康有序发展。发展道地药材,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推广中药材生产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保质保量”打造道地药材品牌优势,积极创建省市级道地药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的中药材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大街乡新槽村“神农谷”等中药材基地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在适宜的中药材基地开展中药材文化旅游节、音乐节等,同步推进民宿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打造“文娱 康养”圣地,吸引年龄段更广的游客,招引更多的项目投资,促使中药材生产业、加工业、销售服务业有机融合。

  (5)提升水果产业

  以打造精品果业为目标,围绕品种提升、品牌创建、主体培育等关键环节,实施特色产业振兴工程,持续提升黄花梨、柑桔、葡萄、桃等特色优势水果的产品品质和品牌优势,打造水果高效栽培示范区,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促进水果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打造集产业示范、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体系。以湖镇镇、东华街道、龙洲街道、社阳乡等为重点区域,打造一批梨产业特色村。以湖镇镇、东华街道、龙洲街道、詹家镇、小南海镇、模环乡、塔石镇、横山镇等为重点区域,打造柑桔产业特色村。以横山镇、湖镇镇、龙洲街道、庙下乡、沐尘畲族乡为重点区域,打造桃产业特色村。到2025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

  (6)壮大蔬菜产业

  以“保供、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城郊型、集约型为发展方向,提升大街乡、庙下乡、沐尘畲族乡等山地蔬菜生产区,湖镇镇、龙洲街道等城郊型常年性蔬菜生产区和北部稻菜轮作蔬菜生产区,打造浙西地区主要的精品蔬菜供应基地。播种总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

  (7)做强莲子产业

  以横山镇天池村、志棠村等地为核心区块,发展与休闲配套相适应的富硒莲子产业。积极推进正大再生方志棠白莲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与莲子、荷叶等相关的莲子酒、特色食品、文创产品、节庆活动等,提升打造莲子全产业链。

  (8)做精林特产业

  以沐尘畲族乡、大街乡、石佛乡为重点区域,打造油茶产业种植和加工基地。实施“一亩山万元钱”工程。充分利用全县林下资源,发挥林荫优势,发展立体林业,建立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广林药、林粮、林草、林禽、林菜以及森林游憩等集农、林、牧、游于一体的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9)培育种子种苗产业

  开展种植业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工作,持续加大种业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稳定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建设常规稻繁育基地10000亩以上、油菜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以上,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2家,建成市级种质资源库1个。

  2.做精做强养殖业

  以生猪、水产等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态养殖业发展。继续大力扶持发展“龙游飞鸡”项目。加强龙游麻鸡、龙游乌猪等地方优良品种保护。

  (1)积极发展畜禽养殖

  以“控(稳)量提质,做精做强”为目标,重点发展一批生猪养殖基地,抓好生猪增产保供。扶持湖羊、牛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地方优良品种龙游乌猪、龙游麻鸡扩大种群规模,提升保种能力。加快龙游乌猪标准化保种备份场建设。开展龙游麻鸡提纯培优试验,进一步优化地方品种优势。积极引进大北农、双胞胎等集团公司,通过“以大代小”,改造提升传统养殖模式,优化经营方式和主体结构,减少低小散户,推动全县生猪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存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实验室建设。建立集中洗消烘干中心和生物安全实验室,为全县生猪养殖场提供消毒和检测服务,构建全县域防控体系,打造疫病防控防线,让养殖场户“敢养猪、养好猪”。推进养殖场兽用抗菌药减量工作,大力开展环保型饲料推广工作。以“浙江省数字畜牧应用系统”为基础,“按照数字赋能、精密智控”的理念,把养殖场管理码作为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畜牧兽医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数字牧场创建,全面提高畜禽养殖、饲养环境管控和动物疫病疫情诊断防控精准化。到2022年,全县万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实现场内生产动态实时监控。

  (2)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重点发展龙游中部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区、龙南山区溪流性鱼类繁养区、龙北传统养殖区,加快推进龙游溪水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示范基地项目、龙游名特优淡水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渔业健康养殖示范、龙和“共享”渔业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本地独有溪流性鱼类人工繁育工作,建设水产良种繁育基地1个。提升建设以“龙和渔业文化园”为核心、总面积约6500亩的“一县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浙西首家冷鲜鱼加工基地建设。持续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进水产养殖业向生态、环保方向迈进。实施水产“科技兴养”和“提质增效”等工程,培育“互联网 渔业”新模式。到2025年,争取全县渔业总产量达2.6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稳定在12亿元左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