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入驻面积
(平方米) 入驻率
(%) 注册率
(%) 税收贡献(万元)
1 城南街道 3 45646 34103.3 98.46 100 9498.07
2 迪荡街道 22 986142 510846 73.23 91.4 57577.93
3 东湖街道 1 20274 13419 98.74 100 905.94
4 府山街道 4 85200 59508 93.39 100 3539.52
5 塔山街道 2 28670 22611 86.00 100 275.14
6 鉴湖街道 2 34409 30685 94.28 100 2614.91
7 稽山街道 4 127191 95735 97.04 100 5826.01
8 北海街道 3 211950 98664.9 95.17 100 519.85
9 灵芝街道 18 602065 360761 74.91 95.32 18577.86
10 斗门街道 1 26604 23826 81.91 84.21 24776.93
11 合计 60 2168150 1250162 79.05 94.67 291312.8
(二)主要做法
1.摸清家底,建立整套楼宇数据管理系统
对全区楼宇及入驻企业情况开展集中摸排,特别是对54幢重点商务楼宇的建筑面积、租售面积、业主及物业信息,入驻企业的名称、面积、注册登记、纳税以及外商投资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基本做到楼宇空置情况清、楼宇物业情况清和楼宇入驻企业情况清。围绕“楼宇入驻率、企业注册率、税收贡献率”三个核心指标,明确楼宇经济数据统计、税收统计的考核口径和指标,委托专业机构开发“全区一平台、楼宇一终端”越城区楼宇经济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掌握全区楼宇的基础数据、入驻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企业变动的实时动态信息,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为领导提供决策分析。
2.主动引导,完善楼宇经济发展顶层设计
基本组建完成一支涵盖区级领导、属地镇街、职能部门的楼宇经济工作专项队伍,区级层面成立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区商务局专门由一个内设科室作为“楼宇办”统筹推进全区的楼宇经济发展工作,每一幢重点楼宇都由所在镇街的一名班子成员担任楼长,由楼长组建楼宇管理服务团队。以促进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楼宇三率”为主攻方向,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顶层设计制度性文件,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总量不断扩张,楼宇贡献持续增长和楼宇品质逐步提升。
3.优化服务,提出“五个一”管理服务规范
积极实施为楼宇入驻企业服务的“五个一”管理规范。即一个团队:“一长五员”的服务团队。一个窗口:设立楼宇信息显示屏,内容包括楼宇特色、入驻企业信息、空置招商信息、楼宇招商政策、“一长五员”信息等。一个平台:建立楼宇公共服务平台,业主单位、入驻企业、物业公司、“一长五员”之间通过该平台,及时沟通信息、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一套制度:包括入驻企业信息备案制度、企业登记注册告知制度、入驻企业登记代办制度、物业管理红黑榜制度等。一个目标:重点楼宇围绕提高“三率”制订的年度工作目标。
4.强化招商,组织开展系列楼宇招商活动
编制《重点楼宇推介图册》,详细介绍全区54幢重点楼宇的基本情况。充分利用稽山街道与广电中心合作的资源,拍摄越城区楼宇招商推介广告片,每周在绍兴电视台三个频道播放。组织召开多次楼宇推介招商会,邀请了专业招商运营团队、楼宇开发业主、意向项目代表和潜在客户代表,进行宣传推介,听取意见建议,并进行了现场签约。充分利用各大重点展会参会之机,主动对接越城商会和驻外招商组,协同推介越城楼宇。如利用参加深圳面料展机会,主动对接越城深圳商会和市政府驻深圳招商组,推介越城楼宇。利用上海商会成立之机,赴上海进行招商推介。
5.注重创新,探索楼宇经济工作新机制
制定并兑现楼宇经济政策。制定出台了《越城区楼宇经济奖励政策》,从打造特色楼宇、税收高产楼宇、管理规范楼宇、引入总部经济、入驻企业提档升级等方面出台了对楼宇业主、管理运营单位和入驻企业的奖励政策。试行了“飞楼”招商模式。探索本地镇街“飞楼”招商,逐步完善数据统计、税收分成和年度考核加分等制度。探索专业团队“飞楼”招商,积极寻找对接相关专业团体,整体包装运行特色楼宇。创设楼宇经济服务“专窗”。借区行政中心成立之机,创造性地推出了楼宇“专窗”,同时制订《越城区楼宇经济服务专窗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楼宇“专窗”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集中为全区楼宇入驻企业提供“一窗式”的服务,体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越城特色。
(三)存在问题
越城区楼宇经济依然存在楼内企业培育进展缓慢、楼宇运营理念依然落后、镇街楼宇工作推进不平衡、楼宇特色打造难度加大等问题,需要在下一个三年计划中持续改善。
1.楼内企业培育进展缓慢
与前两年相比,楼宇内无论是纳税企业数还是纳税金额均有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楼内企业培育工作进展缓慢,整体水平较低的问题。一是税源企业占比提升缓慢,2019年全区楼宇税源企业占比为57.41%,较2018年增长仅为0.6个百分点,仍然有近千家企业未在2019年产生税收;二是税源企业培育工作进展缓慢,2019年的税源企业中,税收在百万元以上企业为95家,占比仅为7.2%,基本与2018年持平,税收十万元以上百万以下企业占比20.58%,较2018年的22.7%下降了2.12个百分点。
2.楼宇运营理念依然落后
2019年,全区新评定一星级楼宇8幢,二星级楼宇3幢,新认定特色楼宇2幢,尽管初步形成了一批楼宇运营模板,但从走访调研情况看,区内大部分楼宇运营管理理念依然停留在收取租金和日常服务层面上,对其管理的楼宇未来发展方向、楼内产业结构优化、管理水平提升等问题缺乏思考。
3.镇街楼宇工作推进不平衡
随着楼宇经济工作的持续深入,部分镇街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楼宇经济工作举措,如灵芝街道,制定了关于楼宇物业的工作激励办法,提升了楼宇物业工作人员积极性,楼宇入驻率、信息准确率、税收数据均得到了提升,镇街楼宇经济工作差距进一步拉开。
4.楼宇特色打造难度加大
一是楼宇产权不集中。前些年,多数楼宇建成后普遍选择出售和出租并行的销售模式,虽有利用业务方投资回笼,但导致了大量的二次招商问题。二是产业特色不明显,从目前全区楼宇经济情况看,招引的企业行业均集中在房产、建筑、金融三类,除少数楼宇实现产业集聚外,多数楼宇内产业繁杂无序,未能全面挖掘楼宇潜力。三是招商方向不明确。多数业主在招商过程中只考虑短期效益,缺乏专业招商指导,未形成利用楼宇长远发展的招商思路和招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