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坚持“总部 ”优化资源配置
以首位度中心城区为定位,明确总部经济重点招商对象,引进一批文化创意、科研设计、供应链管理、平台运营为特长的服务业总部企业,培育一批本土服务业总部企业,引导制造业龙头企业服务化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服务业数字化、融合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服务业首位度凸显,建设成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跨境电商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具体目标,《规划》从总量倍增、结构优化、主体壮大、质效提升、开放扩大五个维度,提出12个支撑性指标。
1.总量倍增
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26亿元,年均增速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0亿,年均增长10%以上。
2.结构优化
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以上,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3.主体壮大
到2025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达到1000家以上,新增服务业上市公司至少2家,规上科技服务、数字信息类企业数量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质效提升
到2025年,服务业稳定就业基本盘作用继续发挥,质量效益提升明显,行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品牌效应显著。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服务业名牌2个以上,服务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0万元/人。
5.开放扩大
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优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25年,外贸出口额达到68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出口额达到10亿元左右,绍兴综保区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到达100亿美元,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表2 越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标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5年
目标值 年均增长(%)
总量倍增 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926 7.5
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00 10
结构优化 3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gdp比重 % 60 ——
4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50 ——
主体壮大 5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 家 1000 ——
6 新增服务业上市公司数量 家 2 ——
质效提升 7 服务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30 ——
8 新增省级服务业名牌 个 2 ——
9 服务业税收收入 亿元 20 10
开放
扩大 10 外贸出口 亿元 680 5
11 跨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出口额 亿元 10 ——
12 绍兴综保区年进出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100 ——
四、产业导向
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越城区产业特点,着力打造“数字 ”服务业“1”大引擎,做优文化旅游、现代商贸“2”大生活性服务业,做强楼宇经济、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4”大生产性服务业,构建“1 2 4”现代服务业体系,助推越城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打造“数字 ”服务业引擎
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数字生活服务和数字生产服务三大“数字 ”服务业,让“数字 ”为服务业创新发展赋能,引领各行业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
1.“数字 ”贸易服务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把综试区与综保区、市场采购贸易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叠加效应,鼓励企业建设“海外仓”,扩大跨境电商的覆盖面和辐射范围,努力将基地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发展数字贸易的重要载体和数字服务出口的集聚区,把我区打造成为全市跨境电商“枢纽仓”和“买卖全球”核心引擎。大力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服务 ”整体出口,加快形成数字服务出口增量,提升技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彰显“数字越城,国际越城”地位。探索开展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积极争取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断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激发数字贸易发展潜力,加快培育数字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
2.“数字 ”生活服务
深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以各类生活场景数字化为主线,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加快数字生活新服务1 6体系建设,即组建1个综合性越城区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数字商贸、数字教育、数字交通、数字文旅和数字健康5大数字生活服务,力争到2025年重点生活性服务业基本实现数字化,把越城区建设成为数字化水平高、新服务带动新消费能力强的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区、样板区。
专栏1大力发展“5”大数字生活服务
数字商贸。深化传统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行动,支持企业上云和以移动支付、数字地图、数字终端作为入口,推动线上线下双向融合。鼓励综合体、商品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连锁店和其他生活服务业场所进行“人、货、场”云化改造,支持各类小店借助数字终端产品推进数字化。鼓励知名和重点电商平台(企业)拓展线下实体经营,提升消费体验。引导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快发展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为特征的新零售。以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为核心,探索发展智能商业。
数字教育。引导全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创新教学、教研和管理方式,为师生和家长提供便捷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建设互联网学校、教师发展学校和家长学校,鼓励业内优质教育品牌投入线上课程建设,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教育资源按用付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共享,着力打造若干“品牌数字学校”。
数字交通。以出行移动支付为突破口,实现公交支付“一码通”和全域通用,推进高速公路移动支付联网收费普及应用。加快“城市大脑”建设与应用,加强涉及交通的多部门信息归集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作用,推动实现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升交通通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