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鼓励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稳妥推进所属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落实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强化薪酬与业绩双对标,以科学的薪酬分配为导向,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对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采用更灵活的工资总额管理方式,不断激发员工干事创业动力。以中长期激励等多种形式,加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制定经营投资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
规范有序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一企一策研究混改计划,分层分类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优化混改企业的股权结构,避免“一股独大”。鼓励竞争类企业探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改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在混改后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解决“混而不改”“只混不改”问题。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监督,确保混改程序依法合规、混改后企业规范运行,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有效提升国资国企竞争力
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推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严格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依法落实董事、监事任期管理制度,建立决策事项跟踪落实机制。探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有效发挥公司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体制。
加速推进企业股改上市。积极落实“上市100”专项行动,全力实施国有企业股改上市与质量提升行动,坚持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并重,分层分类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培育一批竞争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具备上市潜力的上市苗子群,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并动态管理,形成梯次稳步上市的态势。支持国有企业围绕提升专业化程度和做强做优主业,稳健对外并购上市公司。有效发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对具备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灵活运用市场工具开展资本运作,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全面对标先进提升管理。全面实施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聚焦战略、组织、运营、财务、风险、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信息化等重点任务,明确细分领域冠军,建立瞄准短板、对标先进的“比学赶超”新机制,实现总体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强化依法治企、合规经营,进一步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重大投资事项的研究决策。实施精细化管理,改进优化制度流程,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不断夯实基础管理。
(五)实施风险防控工程,有效提升国资国企抗风险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办法,构建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依法依规做好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基础性产业投融资体制,完善财政、国资协同运作机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控股平台作用,积极打造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主平台。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强化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深化各类风险排查,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研判,分级分类建立风险管理台账,确保国资国企系统整体良性运转。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建立重大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及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对重大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管控。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聚焦金融风险、债务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等领域,及时做好重要数据收集研判,防止风险升级和扩散。重视债务结构性风险,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建立债券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日常监测机制、量化评估机制和重大风险报告机制,切实加强对债券风险的管控。注重防范化解金融企业的各类风险隐患,做好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防控,确保各类金融风险可控在控。
(六)实施监管提质工程,切实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建设
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建立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和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市国有企业归口管理的工作格局。全面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建立全市统一的国有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全面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推进各县(市、区)均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完善县级国资指导监督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工作协同的市县国资联动发展格局。
深化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全面履行国资监管机构出资人职责,切实发挥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优势。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动态调整完善国资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积极探索差异化监管途径方式,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下属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pp电子娱乐官网的业务范围,开展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及类别界定,因企施策,实施分类发展、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和分类考核,精准有效实施分类监管。创新国资监管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形成国资监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健全出资人监管制度和问责机制,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监督工作闭环。
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服务大局、质量效益、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导向,完善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持续深化与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性、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差异化分类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指标库、特殊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一类一策”“一企一策”考核模式。加强考核对标管理和动态管理,突出行业对标、市场对标、短板补齐在考核中的运用。
(七)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国资国企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国资监管队伍建设。发扬“勤于监管、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国资精神,持续开展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敢管会管的高素质国资监管队伍。重点围绕新发展阶段国资国企各项目标任务,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各类经济问题,善于洞察企业经济活动的政治影响,努力成为新时代国资国企工作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加强国有企业班子建设。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20字”标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国有企业家队伍。落实干部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综合考核等办法,突出实绩导向,加强分层分类考核。积极拓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来源渠道,推进不同岗位、不同企业、不同领域人员流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有效激励企业领导人员担当作为、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