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发展投融资改革。加大财政对体育发展投入力度,谋划成立体育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谋划组建体育发展投资公司,作为全县体育设施建设以及体育产业发展项目的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体育发展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对体育事业进行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依法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引进专业体育设施运营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为全民健身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冠名等无形资产开发形式,拓展场馆收入来源,增强可持续发展。

  体育治理现代化改革。推进浙江省体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县的先行先试,进一步厘清体育行政部门权力边界,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体育领域“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服务体制机制,完善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配套政策,制定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指导性目录,把适合由市场和社会承担的体育服务事项,按照法定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承担,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体育服务供给与保障体系。

  (六)体育文化“创品”工程

  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深入挖掘和整理百叶龙、狮舞、马灯、旱船、武术等长兴特色传统体育项目文史资料,谋划举办传统体育运动会,创新体育项目保护传承。依托博物馆、文化礼堂等设施,大力推动县体育名人堂和体育档案馆建设,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博物馆,做好体育文物藏品征集和收藏管理保护工作。

  弘扬体育健身文化。将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深入挖掘健身项目文化内涵,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争贡献、乐分享、重规则、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和新兴媒体,开辟体育健身专题、专栏,树立体育健身榜样,讲好体育健身故事,宣传体育健身效果,提高体育健身意识,激发“运动让生活更美好”的健身热情。

  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以运动员为主体的运动项目文化故事。开展褒奖运动精神的荣誉评选,打造新时代体育示范群体。大力扶持体育文艺创作,鼓励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长兴特色的体育文学、体育影视、体育音乐、体育美术、体育摄影、体育动漫等产品。积极向中央媒体、省级主流媒体推送长兴体育发展相关新闻报道,不断扩大影响力。推进体育文化进基层工作,依托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做好体育文化植入工作。

  (七)体育交流“共赢”工程

  加强省内体育发展联动。紧抓2022年杭州亚运会契机,一方面充分利用浙江省体育运动训练基地资源,争取成为亚运会指定训练备赛场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强化亚运会体育资源导入,举办系列亚运会主题活动,促进体育文化培育。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的体育赛事、论坛、会议等。加强与省、市体育产业联动与赛事联动,共同谋划打造体育产业布局与体育旅游线路。

  推进长三角体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环太湖赛事之城”建设,打造国际性、区域性体育品牌赛事。探索建立环太湖体育联盟,推动跨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共享、赛事共筹、活动共建和人才交流培养,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主动探索长三角体育产业项目合作模式,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合作,加强对体育优质项目招引,对接中介机构、产业行业协会等,实现项目、投资商精准匹配,着力吸引知名体育企业到长兴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各类资本和先进技术投资长兴。

  促进体育国际交流合作。立足射击、马拉松、围棋等特色项目,积极举办或承办国际性赛事,争取纳入世界联赛体系。积极争取国际性体育协会、联盟等在长兴建立分中心。积极组织青少年体育人才进行国际学习交流,并邀请国外运动员来长兴交流参赛。探索体育国际交流合作新路径,深化国际友好城市合作联盟,促进城市体育休闲运动ip的联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体育发展,把体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成立长兴体育现代化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体育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面临问题、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等进行商议,形成推进体育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家、省、市体育主管部门以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对接,争取体育重大项目列入相关规划,获得支持。

  (二)强化要素保障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经费投入机制,将体育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财政对体育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速。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在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将体育设施项目建设纳入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强化用地保障,并做好体育用地预留。支持社会力量利用边角地、废弃厂房等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合理利用存量用地,探索转型开发、节余土地分割转让、政府收储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建设体育发展所需用房。大力引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管理、体育赛事策划运营等高层次人才,强化体制创新,突破人才引进藩篱。建立体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机制保障,解决人才中途流失问题。积极搭建体育高端智库,集成国内外体育领域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家、运动员、专家学者,为长兴体育发展贡献智慧。谋划打造优秀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基地,打通优秀退役运动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通道,为优秀退役运动员创业提供空间和政策优惠。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模式,与体育类高校建立合作,开展人才委托培养、体育人才培训,同时,吸引高校在长兴建立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等。

  (三)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完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制定体育发展年度计划,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将体育发展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园区)年度考核体系,并配套相应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体育产业重点行业机构名录库,形成维护机制和更新制度,建立体育产业重点业态动态监测体系,及时获取相关业态的经济、业务信息和数据。

  附件

  长兴县“十四五”时期体育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设施名称 用地面积(亩) 建设规模(㎡) 备注

  1 长兴县全民健身中心(长兴县工人总工会) 8.976 3500 含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房等12项多功能场

  2 长兴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57.35 17000

  3 户外健身广场 太湖街道 1500

  画溪街道 1500

  龙山街道 1500

  和平镇 1500

  林城镇 1500

  李家巷镇 150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