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防抗救相结合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纳入乡镇(街道、园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职责,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发挥基层网格员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针对教育、旅游、交通等重点行业,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

  4.健全趋利避害并举的气象科普宣传体系。大力推动“互联网 ”气象科普,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精准、定向、定制的气象科普服务模式。推动红领巾校园气象站扩面提质,开展信息化技术融合教学stem课程的探究。结合“3•23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主题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气象科普、法治宣传。

  (二)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融入数字化改革发展

  1.提升公众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开展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实现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动交互、智能定向为特征的伴随式、无感式公众气象服务模式。构建全县统一的融媒体联动发布矩阵,充实并优化“两微一端”的社会媒体传播渠道,推进“天气罗盘”本地化,探索交通、旅游、健康等场景的气象服务,实现权威气象信息发布全覆盖。

  2.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和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强化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完善水稻、蔬菜及特色农作物气候适宜指标库和气象致灾指标库,开展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直通式服务。强化农业气象保险服务,增强农业农村抗气象风险能力。

  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全媒体融合的气象服务,将精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融入“城市大脑”。加强多部门联系,开展城市治理重点领域智慧气象服务,实现气象信息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和基层社区的精准服务,提升灾害风险综合防御能力。

  4.做好行业气象服务领域新文章。积极融入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与周边县市气象信息的共享程度。围绕交通、物流、能源、旅游、健康、仓储等领域的气象服务需求,拓展“气象 行业”应用场景,延伸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长三角地区精细化气象预报。建设通用航空、高速公路、港航、水库等气象服务平台,开展面向专业领域的减灾增效气象服务。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与驻军部队气象信息共享。

  (三)加强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助力美丽经济发展

  1.强化生态气象服务能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气候优势资源挖掘,推进气候品牌建设,推动气象生态价值转换,助推生态旅游等全域“美丽经济”发展。开展0-15天臭氧、空气质量指数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业务。深化蓝藻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完善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体系。开展碳源碳汇评估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研究,提升适应气候变化基础支撑能力。

  2.强化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合理优化标准作业点布局,增设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更新人影作业设备,提升作业队伍装备技术保障力量,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建设集人影监测系统、指挥系统、作业系统和评估系统于一体的智能作业体系,提高作业效率和科技水平,实现全流程实时监管。

  3.强化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旅游发展。完善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建设,重点提升生态旅游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开展极端天气事件对景区、重点区域的影响评估。依托气象新媒体平台传播和资源优势,向社会公众适时推送旅游气象、预警服务、灾害防御科普等信息,建立部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打造全链条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探索开展民宿(农家乐)气象综合保险工作。

  (四)全面优化气象科学管理,融入社会治理体系

  1.提升气象行政管理水平。结合长兴气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气象行政审批、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防雷安全监管、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引导气象部门、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主动应用标准,严格规范相关气象活动行为。

  2.提升气象社会治理能力与效能。推动气象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5g等技术,提升气象政务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深化“互联网 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的深度融合。严格落实气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动气象执法纳入地方综合执法体系,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3.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融入政府统分运行的政务服务模式,打造优质高效的气象政务服务体系。全面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深化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建立健全专业气象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深化财政保障机制改革,优化气象公共财政保障结构。

  (五)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推动科技引领智慧先行

  1.推动气象综合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密地面自动气象站网,完善降水天气现象、雪深等各监测要素布局,新增天空实景、地面凝结现象等监测要素。通过升级更新和改造,实现站点的远程智能程控管理。开展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高空垂直探测站建设。

  2.提升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推进基于多源监测资料融合分析、大数据应用等新技术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探索双偏振雷达等新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的应用,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时效。逐步实现基本气象要素以客观预报为主、短临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以主客观融合为主的预报业务,开展智能网格本地化预报服务产品开发及应用。

  3.推进气象公共数据的智慧应用。依托长兴城市大脑和上级部门智慧气象云平台,实现“按需生产、智能制作、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加强气象与应急、交通、能源、旅游、物流、健康等领域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敏感行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

  (六)明确新时代新阶段要求,增强事业改革发展活力

  1.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加强党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党建和业务决策部署的日常督导,构建党建工作与气象业务的联动评价体系,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2.提升气象业务基本保障。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结合专题教育,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坚决纠正不正之风。认真落实监督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大执纪监督力度,严明工作纪律,督促干部职工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要求,切实把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的相关规定转化为履职的自觉行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