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灾害救助工作统领,提升恢复重建能力

  1.积极推进应急避灾工程建设

  以全县32个省级标准避灾安置场所为基础,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村(社区)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打造强韧性避灾安置场所。建设避灾安置场所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全面推动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治理,完成全县避灾场所可视化建设,实现对避灾安置场所功能区、应急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等管理与评估,提升避灾安置场所管理能力,将避灾安置场所打造成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避险救援、宣传教育和引导服务的综合服务场所。到2022年乡镇级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100%,到2025年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 90%以上。

  2.完善灾后重建工作机制

  提升灾后紧急救助能力,强化灾害事故调查评估,建立健全灾害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规范评估标准、流程,推动第三方核查评估机制建设。强化受灾区域的恢复重建服务指导,强化水电气、交通和通信等生命线工程的快速恢复,突出抓好灾后复产复工安全风险防范化解。

  3.发挥巨灾保险风险分担作用

  强化巨灾保险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居民自愿购买商业巨灾保险。根据全县灾害特点和救助需要,探索建立区域性巨灾保险项目。构建因灾防损失的政策性保险体系,同步推进农业保险,通过政策性保险叠加,提高灾后补偿标准及全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六)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物资保障能力

  1.完善物资储备与管理

  推进象山县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应急运力储备、调运、协同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提高应急救灾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救灾物资调运更加高效快捷有序,实现全县灾害发生12小时内应急救灾物资安全抵达。研究制定象山县居民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实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示范工程,推动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到2025年底前,形成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2.加强应急物资基础保障

  根据我省制订的应急物资征用和补充实施办法,完善全县应急物资征用和补偿机制,必要时依法实施应急征用。探索建立应急征用补偿资金县级管理制度,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物资、场所调查登记,建立应急征用预备清单,完善应急征用方案。完善应急物资捐赠机制,充分发挥县红十字会、社会慈善机构等单位和第三方社会组织作用,加大社会捐赠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媒体,推动扩大应急物资捐赠网络渠道。强化社区捐赠物资统筹整合,建立健全全县应急物资捐赠平台,实现捐赠物资高效接收、精准分配,加强对捐赠应急物资分配使用的全程监督。

  (七)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1.深化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基层应急管理委员会,健全指挥体制,强化乡镇(街道)应急统筹协调功能,完善基层相关议事协调机构,整合基层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消防安全委员会,设立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1 x”机制,设立若干专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小组,同时整合基层自然灾害领域的议事协调机构,设立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实行“一套班子、多块牌子”运作模式。进一步调整完善应急管理所机构职能,厘清相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责边界,推动职能整合,构建防、抗、救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基层内设机构职能体系。到2022年,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组建率达100%。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装备标准化建设,制定基层应急管理装备配备目录,分类分重点储备,到2022 年基层应急装备规范配备率达到100%。

  2.强化基层处置力量建设

  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专职力量提升,推进基层救早灭小基干力量建设,鼓励基层发展应急管理员、安全生产协管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水库巡查员、气象协理员等基层应急专职人员。推进基层消防工作站建设,严格落实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补齐人员、设施、装备,完善管理和训练机制。统筹发展基层微型消防站、消防志愿者、企业专业救援队、社会救援队、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等社会救援力量,构建基层快速响应救援圈,实现城镇建成区、工业园区“135”快速救援,城郊和人口相对密集的农村15 分钟内快速响应救援的目标。

  3.强化基层网格化管理

  全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融入基层治理综治工作、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平台一中心一网格”建设,建立应急网格管理工作机制,推进应急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工作,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纳入网格管理日常重要职责。制定完善网格日常职责清单,增设安全生产专职网格员。强化网格员能力提升,全面提升网格员识别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的能力,将网格员排查出的重大隐患纳入重大隐患举报奖励范围,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在网格员绩效考评中的权重,并与评先评优、薪酬待遇挂钩。

  4.完善基层精准治理工作机制

  建设数字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配合做好宁波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一期)建设,实现风险防控、应急救援指挥县乡两级全面贯通。探索“大数据 ”安全指数管理机制,健全镇乡(街道)安全发展指数管理机制,聚焦重点开展精准治理。完善基层防汛防台综合指数评估机制。推进“物联网 ”智慧应急管理新模式,结合“新基建”,加强以建筑施工、渔业船舶、高危企业等为重点的风险智能感知监测网建设。

  (八)完善全民参与机制建设,提升社会共治能力

  1.提升全民应急文化素养

  创新应急文化宣教工作,以“5.12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以及“安全生产月”等为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宣教内容为主题,深化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开设防灾减灾课堂,开展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实现安全培训“三个全覆盖”,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素养提升培训,依法严格落实“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要求。持续推进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全面普及、宣传阵地不断拓展、基础保障坚实有力,形成较为成熟的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工作体系。到2025年底前,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10万以上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建成应急安全体验馆10家、乡镇级消防体验点18个、村级消防体验示范场馆490个以上。

  2.完善安全生产诚信制度

  制定出台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绩效动态评估办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名单管理机制,探索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方式方法,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五档”信用等级评价。加大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失信行为惩戒力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与诚信建设融合。探索推行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公开道歉制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