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节水技术、合同管理推广力度亟待提高。我市目前尚未开展节水标杆示范建设和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一些企事业单位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应抓紧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融资能力强的节水服务企业,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形成科学有效的合同节水管理政策与制度,不断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3.水生态环境质量离建设“重要窗口”的要求差距较远
水污染问题仍未得到全面遏制,河道水环境面貌与城乡居民改善人居环境的期望存在差距。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平原河网污染较重,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42.9%)。部分河道生态流量不足、岸线硬质化,水生态系统较脆弱。
(1)水环境差、容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我市无过境的大江大河,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弱,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降解,加上水体流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极易出现水环境恶化问题。水环境差、容量低的现状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2)农村面源污染物侵害水体仍较严重,水环境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当前,我市虽然加大了村镇水环境、农田水利、小流域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乡镇农村截污纳管率有待提高,农村水利还存在着区域建设系统性不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度不够,建设中规模不大、标准不一等许多薄弱环节,制约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提升,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与保障能力还需加强。
(3)城乡水利建设的融合度、系统性还需提升
“十三五”之前全市上下一直注重流域性的骨干河道的建设,条状的建设力度较大,但结合美丽慈溪的镇(街道)块状水利建设相对薄弱,城乡水利建设的融合度、系统性还需提升。
4.水利监管能力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尚不相适应
(1)监管意识有待强化。重建轻管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扭转,热衷于争投资、上项目、搞建设,对水资源管理、河塘湖水域岸线管控、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重视不够、办法不多、用力不深。
(2)监管标准有待细化。现有一些制度规定已颁布实施多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形势新要求。节水标准、用水定额、生态流量、地下水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滞后,缺乏可计量、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3)监管能力有待提高。用水计量监测设施、水文基础设施、水利数字化建设等相对薄弱,基础数据不全、家底不清,动态性、实时性信息欠缺,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限批等难以有效落实。
(4)监管队伍有待健全,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综上所述,我市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短板需要补齐,尤其是水利行业监管整体薄弱,必须全面加强。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根据全市域自然禀赋、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生态建设等基础和需求,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旧城改造更新,主动谋划新常态下兴水治水科学路径,深入推进“兴水强市、治水为民”,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五个方面提高标准,着力“打造现代化慈溪水网,重塑品质化江南水乡”,积极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慈溪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夯实水资源的战略性保障、水生态的持续性发展和水文化的精神性引领。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以问题为导向、以管用为目的、以回应群众关切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安全、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等方面的要求,保障水利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2.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兼顾,坚持建管并重、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流域与区域城乡水利协调发展。
3.生态优先、人水和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把生态理念贯穿到水利工作全过程全领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依法治水、风险管控。强化水法治保障,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治理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加强风险管控,逐步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
5.科技引领,数字管水。要把数字水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水利数字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数字化带动水利现代化,达到水利工程设施科学管理、高效利用。
(三)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以“打造现代化慈溪水网,重塑品质化江南水乡”为展望目标,践行“兴水强市、治水为民”初心使命,展现水安慈溪、水美慈溪、水富慈溪、水文慈溪的美好前景。
“打造现代化慈溪水网”,就是要构建高规模骨干河道网、高标准防洪排涝网、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高品质幸福河湖网和高效能数字水利网,实现“涝快排、旱能补、水清流、管智治”,切实保障公众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河湖生态健康;“重塑品质化江南水乡”,就是要坚持系统治水、精准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重塑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水和谐、水城相融、水清岸绿、亲水宜居的江南水乡新风貌,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增强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感。
从2021年到2035年,分两个阶段推进全市域高水平水利建设,建成旱涝无虞、用水无忧、亲水宜居、人水和谐的“慈溪水网”,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远期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一个阶段,从2021年到2025年,实施全市域加快高水平高质量水利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提升骨干河道行洪保安全,引水优环境能力,着力构建1条贯通全市域和前湾的高速水道,实现所有平原镇(街道)20年一遇排涝标准,构筑300年一遇安澜海塘,新增年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的“123”慈溪水网。
重点实施高标准防洪保安网、高水平水源配置网、高品质幸福河湖网、高效能数字水利网四大类项目,全面完成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五年重点建设项目超50个,完成综合水利建设投资100亿元,到“十四五”末,全市域水面率超8%,宁波首位。主要目标指标见表2。
1.高标准防洪保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