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用能需求侧管理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用能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调度,加快虚拟电厂建设。推进自用充电基础设施智能有序充电,引导充电基础设施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到2025年,负荷侧调峰能力达到全社会最高负荷的5%。积极开展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升以管理促节能的水平。完善能效“领跑者”制度,形成推动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公共机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引导居民科学合理用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三)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装备产业

  1.打造氢能产业基地

  围绕打造长三角区域以氢能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布局燃料电池、先进制储氢、氢能应用相关装备制造,打造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加快推进滨海开发区氢能园区建设。“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宁波绿动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燃料电池项目建设,实现千套产能燃料电池电堆和双极板中试生产线投产,完成万台燃料电池量产线产业园区建设,支撑浙江省氢能交通示范起步。推进博氢甲醇燃料电池项目实现投产。积极吸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空压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建立较为完善的燃料电池产业链,加快引进氢能汽车整车企业,鼓励支持宁波绿动、博氢新能源与国内汽车整车企业合资建设氢能汽车,打造上下游企业集聚、技术水平一流的氢能产业基地。同时,布局建设氢能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应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2.积极培育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

  着力推进慈溪制造业转型发展,大力培育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围绕太阳能集热装备、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等产业,加强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建链、补链和延链。加快推进浙江柿子新能源年产5万套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循环主机项目建设,推动相关集热装备产业发展。以宁波中宜年产300兆瓦太阳能组件生产装配线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宁波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向慈溪转移,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3.积极培育能源发展新动能

  依托未来社区低碳场景构建,重点在建筑材料、采暖系统、智慧用能服务等领域推进低能耗、零排放技术。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重点围绕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进一步开展精准负荷控制、现货交易、需求响应、有序用电、用能优化等各类可调负荷参与机制研究和试点验证,广泛推广客户侧源网荷储协同服务,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体系,促进上下游企业广泛参与。

  (四)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1.探索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聚焦能源保供需要,以及电力、燃气、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市域能源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大能源综合执法力度,梳理完善燃气管理部门职责,着力提升能源管理效能。二是积极借助省市专业团队力量,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和执法人员的能力建设,持续提升能源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宁波市能源双碳数智治理平台等平台,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包括电力、燃气、煤炭、油品等全能源品种消费量的实时统计和在线监测,强化数据的运用、分析、预警。

  2.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

  认真落实国家和浙江省关于电力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积极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电力直接交易。鼓励有条件的区域积极申报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降低区域用能成本。平稳推进销售电价改革,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强化实行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政策,确保价格政策与产业、环保政策的协同发力。持续实施迎峰度夏、度冬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削峰填谷,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支持发电企业参与绿电交易。

  3.推动落实天然气体制改革

  根据省级层面天然气体制改革要求,推动建立上下游直接交易、管网独立、管输和销售分离的运营模式。加快实施供气环节扁平化改革,逐步取消中间环节。积极对接省管网公司,逐步将华润横河门站前的高压管线和海川调压站前的高压管线移交省管网公司统一管理运行,实现“省网—城镇燃气企业—终端用户”的直接输送。鼓励城镇燃气企业通过异地投资或参股建设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或通过租赁、购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履行年用气量5%的储气责任。

  4.积极推进节能领域改革

  积极落实省级层面能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改革,用市场方式配置用能资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一是建立产业结构优化调节机制,推行重点领域用能预算管理,通过节能审查,保障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用能需求。二是进一步推进区域能评与“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区域能源“双控”、办事效率“双提升”。严格执行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指导性指标、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负面清单和区域能评负面清单。三是深入推进用能权交易改革,逐步扩大交易覆盖的行业与范围。积极探索推进用能权确权,积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用能量第三方审核。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加强价格监测和异常情况干预,发挥交易机制在促进企业节能、提升区域能效、缓解能源约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积极开展能源创新试点示范

  1.推动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试点建设

  开展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高弹性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平台,依托各类资源的集群、聚合、协同关键技术,提升电网资源汇聚和协调控制能力,推动调度模式由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的新模式转变,实现电网安全、新能源消纳、效率效益新的平衡。重点推进氢电耦合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氢能支撑直流微网技术验证及工程示范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多元耦合微网解决

  专栏3—2: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

  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项目配套示范工程,落户在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氢能产业园。该工程将建成世界首个电—氢—热—车耦合的±10千伏直流互联系统,包含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功率4.4兆瓦,制氢功率400千瓦,电池储能总容量3兆瓦/6兆瓦时,为氢能关键设备国产化提供技术验证。自主研发高效电解制氢系统、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氢能与电池混合储能、多端口直流换流器等核心装备,将电、氢、热等能源网络中的生产、存储、消费等环节互联互通,实现绿电制氢、电热氢高效联供、车网灵活互动、离网长周期运行等多功能协同转化与调配,形成以电为中心的电氢热耦合能源互联网示范。

  方案。

  2.推进能源大数据开发和应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