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面提高教育普及化程度。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5%,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6年以上。
3.显著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建成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城乡、区域、校际间实现高位均衡发展,小学、初中校际优质均衡系数分别控制在0.30和0.25以内。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学前段达到95%,义务段达到100%,高中段达到88%。
4.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品质,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走在全市前列,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7%以上。普通高中实现特色、多元发展,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96%以上。职业教育实现增值赋能高质发展,形成与临平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内外协调、良性互动的学习型社会。
5.打造高素质教师校长队伍。进一步加强优质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名优教师、校长的育引力度,教师数量、结构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初中和普通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12%和20%,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1.5%。建成特级教师工作室20个,名校长工作室15个,省市名优教师、校长占比达10%以上。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念先进、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教研员队伍。
6.实现更加有力的教育保障。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不断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办学体制。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强化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绩效。
7.持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力度,不断提升行政职能转变成效。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广泛参与支持教育的渠道更加通畅,机制更加灵活。教育治理体系清晰、机制健全、方法科学、透明高效,法制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表:临平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维度 主要目标 2025年 指标属性
普及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99 预期性
义务教育完成率(%) 100 约束性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99.9 预期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75 预期性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6 约束性
公平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0 约束性
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80 约束性
校际优质均衡系数 小学段 0.30 约束性
初中段 0.25 约束性
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95 约束性
义务段 100 约束性
高中段 88 约束性
质量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100 约束性
省一级幼儿园(所) 30 预期性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 97 预期性
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 96 预期性
职业教育毕业生1 x证书获取率(%) 30 预期性
区域中小学生职业体验覆盖面(%) 100 预期性
职高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数 3 预期性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51.7 约束性
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覆盖率(%) 90 预期性
市级信息化创新应用标杆学校(所) 4 预期性
省教育现代化学校(所) 30 预期性
省教育督导评估满意度 8.5 预期性
教师 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的比例(%) 初中 12 预期性
普高 20 预期性
职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91.5 预期性
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校长(%) 10 预期性
开放 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化课程参与率(%) 80 预期性
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学校比例(%) 32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和关键领域改革
(一)主要任务
1.五育融合强化提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德育的改革创新。突出教育政治属性,开齐开好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充分挖掘学科德育功能与课程思政元素,鼓励开设校事活动、社团、研学等为载体的思政选修课,以高质量思政课扶正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加强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突出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中学生人格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融合良渚文化、运河文化、超山梅文化等地域元素,打造一批地方德育精品课程。设立区级名班主任工作研究中心,表彰一批功勋班主任。到2025年建成区级示范性“红领巾学院”30个,优秀德育校本课程20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10门。
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加强和改进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实施多彩艺术点亮工程,使每位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创建区级及以上艺术特色学校30所。实施科技引领新劳动教育计划,设立中小学劳动周和研学营,建立中小学劳动清单,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推进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到2025年,建设区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或体验中心1个以上,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20所,第二课堂场馆全面实现“一馆一课程”。
培养“身心两健”的临平学子。以“健康第一”理念为指引,实施“阳光体育”系列工程,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教育,办好各类体育赛事,使每位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加强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全学校心理危机识别、预警、干预和转介制度。推进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c级教师培训,班主任c证持证率达到100%。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示范家长学校40所,培育家庭教育优秀讲师50名,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加强青少年儿童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确保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