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弄潮”计划

  深入实施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新制造业计划”,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创业创新,大力发展新领域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支持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引育,建设一批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培育基地。全面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到2025年,实现大中型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全覆盖,规上企业普及率90%以上,培育工业企业首席信息官100名以上。实施数字经济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在中小学阶段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相关课程内容,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到2025年,培育数字经济工程师500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个。

  (四)实施生命健康人才“朝阳”计划

  围绕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全国第一方阵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加大创新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与精准医疗、医疗流通、医疗康养、健康服务、基因工程、3d生物打印等领域人才开发力度。围绕我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建设符合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标准的临床试验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全面开展生命健康领域全球人才、技术、项目等合作与交流,加大对新药创新创业团队的扶持力度。鼓励与国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支持院校及培训机构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加快培养医药、生命科技、康养等专业人才。支持全球医药50强、央企、主板上市生命健康领域企业设立总部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总部、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支持建设相关领域特色研究院和研发机构,支持生命健康领域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到2025年,培育生命健康领域领军人才140名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个。

  (五)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引擎”计划

  依托产业平台优势,抢抓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浙江大学先进电器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智能制造人才引育。发挥浙江大学先进电器装备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产业基地)、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琢溪实验室等智产合作平台和企业优势,加强国内外高端智能制造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依托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实训基地,开发相关培养项目,提升智能制造人才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鼓励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试点推进产教融合型智能制造企业建设。实施传统制造人才“智能制造提升计划”,建立重大智能制造项目与人才引进的联动机制,构建高效便捷的重大项目产业人才绿色通道,推动传统制造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培育智能制造工程师10000名以上。

  (六)实施高技能人才“匠才”计划

  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技能人才、青年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与职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技能人才,以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加强重点行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国(境)外培训研修班。深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对新认定的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建设经费资助。实施竞赛锤炼行动,深入开展“百行百匠百赛”技能竞赛活动,支持世界级、国家级各类技能赛会活动举办,鼓励技能人才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对获奖选手及技术指导专家团队给予相应奖励。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参赛选手的集训基地(单位)给予资助。实施工匠“百千万”行动,五年选出100名“余杭工匠”,1000名镇街、平台级工匠,10000名企业级工匠型技能人才。到2025年,全区累计培育高技能人才达8.13万以上。

  (七)实施西部富美人才“头雁”计划

  聚焦共同富裕、西部富美,坚持内挖、外引、下派相结合,拓宽选人视野,畅通选任渠道,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积极鼓励吸引优秀外出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带动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领域集聚。用好乡村人才协会、青农联等组织,通过政策与服务跟进,引导支持各类人才通过投资、技术服务、入股等形式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离岗创业,鼓励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事科技服务或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加快未来乡村乡学院等平台载体落地,加强农业创业项目、孵化载体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用好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支持人才资本“上山下乡”,全面推动我区乡村经济振兴。实施开展线上教学、田间培育、师傅带徒、高校结对等多种培训形式,每年开展农民素质教育8000人次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500人次以上,高素质农民培训500名次以上,学历提升教育80名以上。

  (八)实施民生人才“奋进”计划

  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加强民生保障能力,打造质量兼备的教育、卫生健康、法治工作、社会工作、文化等民生领域人才队伍。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完善新教师培养机制,强化青年名优教师培养。到2025年,重点培养学科骨干教师500名、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名家70名,打造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团队50个,全区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比例达10%以上。实施卫健人才培养计划,打造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卫生及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到2025年,全区引进临床医学专家团队10个以上,全职特聘高层次人才35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培育至少150名在省市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医名护,卫健系统高级职称人数占比达15%以上。聚焦法治余杭建设,打造法治人才队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等三支法治专门队伍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畅通法治专门队伍人才交流渠道,建设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律师队伍业务素质,加强公证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等为代表的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到2025年,律师队伍达到75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达到300名。大力培养适合余杭需求的社会工作人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强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到202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0人,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62%。实施文艺人才引育工程,聚焦文化余杭建设,打造艺术造诣高、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讲好余杭故事、发出余杭声音,到2025年,重点培育、引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协会会员100名。聚焦打造“文明圣地”集聚文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有深厚造诣的设计师、文创产业人才、文艺家、宣传文化员等文化人才,到2025年,区级以上文化产业人才达450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