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融合带动。以自主可控为方向,提升数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畅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创新产业化”链条,加快数字创新成果转化。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以制造能力提升补齐短板,打造虚实融合、软硬融合的数字生态。

  数据赋能,应用先导。把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为示范,高效释放数据资源的价值作用,开启数据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将场景应用作为技术与需求的粘合剂,聚焦“小切口、大场景”,形成场景供给多元态势,加强新技术应用示范,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拓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空间。

  改革创新,开放协同。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通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梗阻,率先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治理方式,促进要素资源有序流通和高效配置,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以全球视野、区域协同理念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广泛链接具有产业链和价值链内在联系的产业和地区,打造跨边界跨时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包容审慎,安全可控。探索建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和容错纠错机制,构建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加强数据与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强化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防范数字化转型风险,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保二争一”,在新技术、新产业、新制造、新业态、新基建、新治理、新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亮点,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有力支撑数字余杭、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

  ——新技术领先突破。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国数字科技创新高地;在基础技术、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对全省数字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到2025年,之江实验室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实验室,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

  ——新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生态构建完善,数字产业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43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数字经济上市企业达到40家以上。

  ——新智造提质提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制造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服务型制造、共享制造加快发展,形成“未来工厂”引领的新智造群体。到2025年,建成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亿元以上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覆盖、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园区数字化服务全覆盖;培育省级“未来工厂”3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

  ——新业态又新又活。一二三产业各领域数字化融合应用不断加深,非接触经济、共享经济、数字医疗等各类新业态新模式迸发,在全省、全国率先试点、示范引领。力争到2025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433亿元,跨境电子商务销售额130亿元,移动支付应用实现全覆盖。

  ——新治理落实落细。政府、社会、民生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治理不断创新,基本形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成为全省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地和系统pg电子官方的解决方案输出地;“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完善,数字民生服务普惠共享水平不断提升。到2025年,全面建成“移动办事之区”“移动办公之区”和“移动监管之区”,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达到全国标杆水平。

  ——新基建共建共享。5g、ipv6、窄带物联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实现规模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际一流、全国领先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等赋能水平和覆盖用户大幅提升,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支撑有力,空天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实施完成。到2025年,建成5g基站4400个以上,实现5g信号基本覆盖。

  ——新机制优策优制。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一批标志性场景应用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成果,为全省、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典型经验,形成一流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人才的重要集聚高地,创业创新活力保持全国领先。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省级海内外领军人才50名以上,培育2000名以上杰出“数字工匠”和卓越工程师,人才总量突破50万。

  三、重点领域

  以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为契机,聚焦“四化一基”,以数字产业化为驱动引擎,以全方位示范为目标,推进全产业全域全面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建支撑作用,推动余杭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数字产业化,打造“5 5 x”产业体系

  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发挥余杭数字产业先发优势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按照“技术创新研发—数字产业化—跨界融合创新—全域数字化支撑”的路径,以基础能力提升和软硬融合发展为重点锻强五大关键基础产业,以多技术多场景跨界融合为动力培育五大融合新产业,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为引领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兴未来产业,构筑“5 5 x”数字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数字产业竞争力。

  图 3 余杭区数字产业发展布局和路径图

  1. 围绕数字产业基础高级化,重点打造五大关键产业

  ——新一代人工智能。围绕人工智能的基础关键技术和算法、软件平台、硬件系统等,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重点依托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高能级创新载体,突破机器视觉、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图形图像处理、智能人机交互、类脑信息处理、自主无人控制、神经网络芯片等基础关键、前沿颠覆性技术和算法。积极发展“ai ”工业智能、智慧物流、灾害风险预测、无人机调度、数字精准医疗等软硬件场景应用,研发并应用一批具备复杂环境感知、灵活精准控制、群体实时协同等特征的智能化产品及智能技术服务。

  ——集成电路。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依托之江实验室及相关创新企业,开展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研发设计,加快发展类脑计算芯片、高性能计算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嵌入式芯片、量子电路模拟器、光电混合芯片等。积极发展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的芯片,拓展低功耗物联网等专用领域,加快突破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构筑软硬联动的技术生态。全力打造国家先进系统芯片产业创新中心,提供基于ip核和eda软件的芯片设计、仿真、测试和试生产服务。支持布局集成电路关键装备,积极发展半导体设备、集成电路测试服务、半导体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等。

  ——5g物联网。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趋势,依托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中国信通院杭州5g研究中心等,突破5g射频芯片、5g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低成本高可靠nb-iot、lte-m、5g等蜂窝物联网通信模块,延伸发展5g射频器件、5g光通信模块、5g小微型基站设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以智能化、小型化、集成化为方向,提升发展视觉、水纹、光交互等精密传感器,积极发展低功耗智能电力采集终端、tsn工业数采设备、车(飞)联网通信设备等智能终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