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学校发展内涵。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和资源统筹力度,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更好满足市域产业发展需要、高中段资源配置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实施“提质培优”计划,持续提升中职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拓宽中职学校的办学功能,服务区域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三级网络体系,加大名校长、名师、名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形成“双师结构与双师能力”专业教学团队。强化文化基础和技能基础,提升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高一级职业院校建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蓄水池,持续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
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深化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培育基地,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工学结合育人长效发展机制,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若干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学校合作建设产业学院、技师学院,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队伍。鼓励企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培育新时代“杭州工匠”。提升职业技能教育,实施“双证制”培养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技能等级认定,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将技能人才纳入杭州工匠、名城工匠等政策体系范畴,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完善技工教育体系,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计划,努力建设一批一流技师学院,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系列。持续推动“杭州工匠”和“杭州市首席技师”遴选培育,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注重名家大师绝技绝活代际传承。强化服务型人才培养。到2025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四)提升终身教育服务水平
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进一步创新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所有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街道建设,全力打造充满活力“15分钟市民学习圈”。创新终身学习模式,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教育及服务需求,搭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终身教育服务。
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依托和发挥高校办学优势特色,统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畅通转换渠道,使学习者都有机会通过直接升学、先就业再升学、边就业边学习等多重方式成长成才。完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计划管理制度。拓宽学历教育渠道,加强杭州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建设,为所有学习者提升学历水平提供更加便利的教育服务。
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质量。出台新时代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工作“党委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以教育系统服务资源为主体、各级政府服务资源为补充、社会组织及个人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体系。整合全市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全纳、开放、共享的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教育场地、师资、课程等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精准服务。推进社区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不断丰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推动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一批示范性培训基地和体验基地。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社区教育师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健全社区教育志愿者注册、培训和激励制度,打造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品牌。
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发挥市级老年教育机构的引领辐射作用,培育多元举办主体,实现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鼓励各本科、高职、中职院校举办老年大学(学堂),丰富老年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家门口入读老年大学的需求。鼓励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参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开发、整合、购买一批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和学习资源。整合共享全市老年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建设“银发教育”应用场景,实现老年教育场地、师资、课程、学习档案、学分认定等智慧化、一体化管理,切实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面与活跃度。
专栏 1 教育现代化建设行动
1.学前教育提升行动。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落实新一轮学前教育专项规划,稳妥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开展嵌入式幼儿园建设,鼓励街道、村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力争全市幼儿园普惠率达到90%以上。提升幼儿园科学保育教育质量。加大名园集团化办学力度。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深化新名校集团化战略,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郊区新城都有名校资源覆盖、均有一所市直属高中(校区)。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稳妥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完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
3.普通高中育人方式优化行动。加大普通高中校舍建设力度,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市属优质高中与区属高中合作办学。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变化,及时优化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招生比例。
4.职业教育融通行动。探索推进五年制试点、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中本一体化培养等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 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中职“提质赋能”计划,全面启动中职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长效发展机制,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若干产教融合型企业。
5.一流高校引育行动。推进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法航空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新增校区(暂名)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杭州师范大学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会同浙江大学发挥名城名校合作办学优势,支持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继续引进和培育若干高水平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