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强养育照护指导。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建立适应儿童早期发展需求的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妇女保健科和儿童保健科等多学科合作模式。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倡导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普及6月龄以上婴幼儿合理添加辅食知识技能,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和生长迟缓率。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儿童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9.推进服务阵地建设。推进儿童早期发展理念和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实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省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培育工作,到2025年,每个县域内至少有1家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阵地,全市至少有1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省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
(四)儿童保健服务提升行动。
10.加强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保持在95%和98%以上。推进儿童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儿童听力和口腔保健。开展视力、听力、智力、肢体残疾和孤独症等残疾,以及贫血、龋齿、脊柱侧弯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干预。执行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健全服务网络和转诊机制。规范高危儿管理。加强对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指导。
11.强化营养与运动指导。强化孕前、孕产期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提高母婴营养水平。推动托幼机构强化均衡膳食、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加强儿童运动指导,普及学龄前儿童适量运动科普知识,推进医疗机构儿童营养、运动保健门诊建设。
12.推进眼保健服务。实施儿童眼健康“启明行动”,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爱眼、护眼知识。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及儿童常见眼病的筛查、诊断和干预。做实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完善眼健康档案,至2025年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与辖区医疗机构眼科建立协同关系, 实现儿童眼健康异常情况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
13.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加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探索建立以孤独症等发育异常为重点,社区初筛、县级复筛、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和康复的服务网络。推动妇幼保健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儿童心理保健门诊,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开设儿童精神心理科,加强儿童精神心理专科建设,促进儿童心理学科发展。普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健康知识,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儿童珍爱生命意识,提高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能力。
14.加强重点疾病防控。以肺炎、腹泻、手足口病等儿童常见疾病为重点,推广防治适宜技术。关注儿童神经发育、运动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科学评估与治疗康复,提升儿童内分泌疾病防治水平。加强儿童罕见病诊疗服务,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强化儿童用药配备使用,扩大院内制剂供给,保障儿童临床用药需求。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坚持常规和应急结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儿童医疗救治,保障儿童必要应急物资储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儿童健康评估与干预。
(五)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提升行动。
15.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每个县(涉农区)建设1所二级妇幼保健院。加强医疗机构儿科(新生儿科)、中医儿科、儿童重症医学科与儿童保健科等专科建设,到2025年每千名14岁以下儿童的儿科医师数达0.85人左右、床位增至2.2张。
16.加强区域协作发展。统筹全省儿童健康服务资源,建立帮扶机制,加强上下协作,推进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补齐薄弱地区服务短板。以医共(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为抓手,促进县域、市域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缩小区域、城乡之间差距。鼓励妇幼保健机构依托淮海经济带一体化合作机制,与域内外高层级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或专科联盟,密切业务学术交流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7.筑牢保健服务网底。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到2025年,新建成8家左右省级示范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 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家,达到省定标准的机构比例提高到 80%以上。开展省级示范门诊“回头看”活动。农村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医院至少配备1名规范提供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有专职医师从事儿童保健服务。探索将儿童保健科、儿科门诊、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有机整合。
18.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以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环境设施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安全需要、医疗保健服务优质高效为重点,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促进儿童保健与儿科临床高质量融合发展,加强儿童康复服务供给和儿童伤害监测干预,畅通儿童危急重症抢救绿色通道, 构建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呵护儿童健康全过程的温馨服务环境和友善服务氛围,努力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有人文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六)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儿科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儿科中医药业务骨干。面向基层开展专业性、实用性强的技术技能培训。实施妇幼重点人才培养行动,结合“双创计划”、 “江苏特聘医学专家”等项目,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20.强化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儿童保健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落实医疗机构儿童保健主体责任,实行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推动服务质量改进。将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改进纳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21.推进中医药服务。筛选推广一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推广使用《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组织开展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力争建设省级中医儿科重点专科、儿童保健中医特色专科。鼓励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或中医医疗机构牵头成立妇幼(儿科)中医药联盟。在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开展儿科中医药服务,建立儿科中西医协作诊疗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诊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普及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到2025年,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