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以构建45分钟市域通勤圈、提高泰州中心城区首位度为导向,加快推进市域(郊)铁路专项研究,推动多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泰州,加快融入长三角轨道交通网。

  加强全域公交顶层设计。以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工作指导意见,科学规划城乡公交站场和线网布局,强化农村公路建设与城乡公交线路开行计划的协调衔接,开展“一个标准体系”研究,加强城市公交、镇村公交、乡村旅游公交等多种方式网络融合衔接。

  持续优化城乡公交线网。充分考虑高铁和路网建设,统筹规划和及时调整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推动公交线网衔接进程,加快构建以“好巴士”公交快线系统为骨架、公交干线为主体、支线为补充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乡镇直达、任意乡镇一次换乘可达的出行目标。推进“城市公交下乡”,大力提升城市公交覆盖广度和深度。持续优化镇村公交线网,打破单纯镇域范围内的运营模式,推进“镇村公交进城”,对道路受限、住户较少的区域,优化镇村公交的线路作为支线或者辅线融入公交线网运营,实现运营网络化。

  加快城乡公交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公交路权优先系统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城市主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通道,在城市主要交通拥堵节点推行公交专用进口道和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加强公交路权优先监管力度,在主要客流走廊安装固定抓拍设备及移动抓拍设备,提高地面公交系统运行效率。统筹城乡公交站场设施资源共享,充分保障土地供给,加快建设和改造标准适宜、功能完善、安全实用的城乡公交站台、首末站、枢纽站、停保场、加气(油)站和充(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换代,增加中高档、环保型新能源公交车的投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制定城乡公交服务质量考评体系,建立并落实与政府购买公交服务质量挂钩的资金拨付制度,不断规范城乡公交运营服务。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公交“一卡通”。加快建成覆盖全域的智能公交调度和服务系统,推动实现城乡公交统一运营调度、监测分析、实时信息查询和发布。持续推广应用移动支付手段,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化水平。构建“群众享实惠、企业可持续、财政能负担”的城乡公交价格体系,鼓励推行阶梯优惠票价、优惠换乘、累计折扣票价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不断提升城乡公交吸引力。

  3.创新客运服务,提升交旅融合水平

  探索运游融合创新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高地,鼓励在传统村落、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园、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乡村游公交示范线路,进一步提升城乡公交服务乡村旅游的能力。因地制宜在公路服务设施增设休憩娱乐、票务、旅游信息和特色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引导城乡公交线路和长距离城市公交线路经停公路服务设施。打造特色水上旅游项目,结合生态旅游特色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拓展低等级航道的旅游功能。

  推进出租汽车健康发展。引导巡游车和网约车资源整合,促进巡约融合发展。探索统一巡游车和网约车车辆准入和退出机制,打通驾驶员双向流动渠道,推动巡游车与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逐步统一。全面推进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合规化进程,完善网约车管理办法,优化准入条件、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网约车协同监管机制。鼓励巡游车企业积极融入网约车平台,实现平台化发展。适时开展出租汽车服务质量测评并向社会发布,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加强动态信息监测、风险预警及应急管理处置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维护行业稳定发展。

  推动维修驾培规范发展。提升维修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维修电子档案系统覆盖度,拓展汽车维修电子档案系统在维修评价、保险理赔、车辆检测、救援、投诉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推动绿色汽修发展,引导维修企业加大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修制度(i/m制度)。培育一批信用等级高、技术先进、服务优质规范的m站作为汽车排放性能维护技术示范站,督促技术示范站持续加强技术投入和人员培训。提升驾培行业服务水平,鼓励驾校增加差异化培训供给,探索定制化、个性化、特色化培训。落实“计时培训,先培后付”等驾培制度,加强培训服务质量评价和调查反馈通道建设,维护学员权益。鼓励金融等第三方机构在驾培行业开展资金托管服务,避免驾校经营问题影响学员权益。创新驾培管理手段,严格驾培机构信用评定,定期开展驾培机构年度信用评定并向社会公布。加强信息共享,联合公安等部门对不同信用等级驾培机构建立分类管理的联动工作机制。

  (四)构建高水准绿色平安智慧体系

  1.发展绿色交通,推动交通持续发展

  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坚持生态环保理念,将其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坚持节约集约利用,统筹通道、网络、枢纽等设施布局,加强土地、岸线、空域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动废旧路面、沥青、航道疏浚土、港口疏浚土等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推进港区雨水集中、中水回收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坚持运输绿色低碳,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交通廊道,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绿色枢纽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通扬线生态航道项目和盐邵线生态旅游航道项目,在示范航道沿岸一定范围内建设滨水风光带和人文景观带,力争打造成全省生态旅游航道建设的标杆示范项目。常态化开展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施工环境保护,严控施工污染,优先采用低碳、环保、节能的新材料、新技术。鼓励建设功能复合型过江通道,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与综合开发,统筹港口岸线资源有序开发与利用。

  推广应用低碳用能装备设备。推进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引导lng动力船和运输船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在内河运输船舶中的应用。严格落实营运车辆、船舶准入与退出机制,持续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国三排放货车)淘汰,实施国ⅵ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引导货运企业在新增和更新车辆时优先采购标准车型,鼓励发展厢式货车、集装箱汽车,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励20年以上的内河船舶淘汰,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和达不到环保标准要求的长江内河航运船舶。加快车用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内河船舶lng加注站、充电桩布局建设,在公路服务区、港区、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公交场站等区域等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推进新改建的码头工程同步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推进内河新建水上服务区和船闸待闸区低压小容量岸电建设。推动落实船舶受电设施建设和改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1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