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内需潜力,大国市场效应加速出现,高品质海洋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将极大拓展海洋经济发展前景。二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泰州叠加交汇、深入实施,把沿海和沿江的距离拉得更近,将进一步拓展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及上下游涉海设备制造的产业发展空间。三是为贯彻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省委省政府专题召开沿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系统布局“十四五”海洋产业升级新动力源,积极实施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着力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彰显江海联动优势的沿江海洋经济创新带;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为泰州融入更大范围经济循环、实现海洋经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海洋经济更深层次发展动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泰州已进入实现产业强市的攻坚阶段,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为泰州市海洋船舶工业、海工装备制造业以及涉海设备制造等海洋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泰州成功获批国家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为泰州市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化工及新材料是泰州传统优势产业中规模最大、企业最多的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为涉海新材料制造提供有力支撑,市场前景广阔。五是泰州拥有“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的荣耀,与人民海军有着深厚的情谊,近200家涉海企业凭借强有力的技术研发与生产能力,在海军军工配套领域全面发展,获得多个军品生产相关资质和认证,为海军大国重器持续提供先进、优质的技术服务,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为拥有军工资质的涉海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必将成为推动泰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落实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重点,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海洋产业绿色发展为导向,打造创新引领、富有活力的沿江海洋产业集聚区,为“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主动融入、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沿江海洋经济创新带的发展,发挥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等优势条件,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重点推进船舶工业向着智能化、高技术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打造高能级船舶制造产业集群;整合沿江港口,推进海洋交通运输业向着数字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位势,初步形成资源共享、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互相促进、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格局。
2.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突出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大海洋科技投入,有效聚集创新资源,从更大空间谋划创新要素支撑,推动海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区域涉海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搭建国家、省、市三级涉海创新平台,促进涉海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涉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及产业化新高地。
3.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立吸引海洋资本、技术、人才的良好生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涉海领域合作,深度融入全球海洋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物流链,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涉海企业构建绿色生产体系,严控涉海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探索绿色船舶发展之路,通过碳减排提高船舶能效,加快绿色船舶市场化运用途径;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港口、码头的环保执法检查,系统开展长江岸线清理整治,优化利用结构,恢复生态湿地。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继续保持全省非沿海设区市领先地位,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涉海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为泰州市争创省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打下坚实的基础(见表2)。
1.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增速快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到2025年,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6%,占gdp比重超过15%,海洋经济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2.涉海企业布局进一步集聚。推动全市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积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跨江融合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培育涉海产业集聚发展载体,增强产业链条整合力,加强大中小企业梯度协作,形成重点突出、特色明显、错位发展的海洋经济发展载体新格局,涉海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海洋船舶及配套等重点产业形成产值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积极创建省内首个非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培育地标产业,持续提高优质涉海龙头企业国际影响力。推动沿江造船企业差异化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形成分工合理、特色各异的国家级造船基地。加快推进海洋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扶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打造船舶配套产业高地。不断提高涉海服务业比重,促进“制造 服务”融合发展,提升涉海企业服务全球能力。海洋新兴产业实现链式扩张,到2025年,其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