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目 录

  前言…………………………………………………………1

  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2

  (一)发展基础……………………………………………2

  (二)发展环境……………………………………………3

  (三)指导思想……………………………………………3

  (四)发展目标……………………………………………5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

  (一)完善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6

  (二)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劳动教育…………………8

  (三)提升协同育人水平…………………………………10

  三、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12

  (一)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12

  (二)构建适应技能型社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8

  (三)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20

  四、增强服务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能力…………21

  打造乡村教育振兴平和样板 ……………………………22

  五、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22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3

  (二)推动数字时代的教育创新…………………………25

  (三)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28

  六、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28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9

  (二)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31

  (三)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31

  (四)健全教育领域安全风险防范体系…………………32

  七、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32

  (一)完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机制……………………32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33

  (三)大力提高教育系统党建科学化水平………………33

  八、完善规划落实机制……………………………………34

  (一)强化组织实施………………………………………34

  (二)强化监测评估………………………………………35

  (三)营造良好氛围………………………………………35

  附件:平和县“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表……36

  前 言

  “十四五”期间,全县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漳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平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实施教育强县战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读优质学校的期盼,为我县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奋进平和、奋发平和、奋斗平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本专项规划与《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漳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衔接,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县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总体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为开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征程奠定了基础。

  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均如期或超额完成。其中,2020年全县幼儿入园率达98.63%,比2015年增加2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从41.65%提高到51.02%;普惠率达到96.5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5%,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内涵建设实现新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县实施教育补短板建设项目38个,总增加建筑面积79263平方米,完成投资2.2176亿元,共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610个、义务教育学位2950个、高中学位1500个、职业教育学位330个,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已创建2所省级示范园、4所市级示范园、19所县级示范园。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全县共有52所小学、15所中学顺利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省级评估验收。平和一中通过一级达标高中省级复评,平和二中、平和五中、正兴学校通过三级达标高中省级复评,广兆中学、平和六中通过三级达标高中省级评估。平和职校通过“福建省第三批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

  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新高考综合改革、初中“壮腰”工程、“十百千万”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孵化”工程等改革全面实施,人才引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等改革有序推进,形成了一批具有平和特色的创新经验和做法。

  队伍建设激发新活力。实施中小学名师“十百千工程”,选拔培养3名“品牌学校卓越校长”,组建8个县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推动“县管校聘”改革,提高中小学高、中级教师岗位比例,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的决策部署全部落实到位。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发展环境

  迈入新发展阶段,平和各项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展望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历史使命,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新时代新平和建设迫切需要更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平和教育必须抢抓机遇,进一步凸显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重要要求,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筑新阶段平和教育发展战略新优势。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鲜明的政治方向、服务面向、育人导向,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主动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困惑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获得感、满意度。

  ——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升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更加重视教育过程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全面聚焦服务发展。遵循“四个服务”发展方向,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内涵发展,发挥人才“策源地”和创新“动力源”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动力与支撑。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系统推进育人方式、评价体系、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增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保持在全市中上游行列,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为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立德树人成效更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健全,教育生态更加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明显提高。

  ——教育公平机会更多。适度扩大基础教育在学规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随迁子女在公办校就读的比例保持在92%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少年等受教育机会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建成公平公益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

  ——教育治理效能更高。教育投入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全面提高,新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专栏1:“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学前教育入园率() 98.63 99.1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1 99以上 约束性

  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0.79

  94.5 0.86

  97 预期性

  预期性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0.14

  48.8 0.20

  59 预期性

  预期性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突出思想引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完善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

  1.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

  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学生读本,引导广大学生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国防教育,深化永远跟党走、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等主题活动,构筑立德树人坚强阵地。

  2.增强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深化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改革,构建贯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人才培养链条。整体规划、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各学段全覆盖。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行动,推动思政课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网络思政有机结合,全方位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海丝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文化和漳州“五种精神”。

  3.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编制要求配备思政课教师。突出社会实践研学,完善培训体系。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中占比。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和退出机制。落实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性要求。

  (二)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劳动教育

  1.实施学生身心健康提升计划

  落实推进体教融合实施方案。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健全县、校两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制度。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力争达到95。健全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抑郁症筛查、诊断、康复机制,加大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培育建设一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等软硬件配置,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

  2.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计划

  推动构建各学科相融通、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完善“艺术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艺术审美体验 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建立常态化学生艺术展演机制,丰富艺术实践活动,促进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养成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推动每年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改善美育场地器材建设配备。持续开展高雅艺术和地方戏曲进校园品牌活动,打造闽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工坊),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美育课程资源,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体系。

  3.实施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提升计划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纳入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目标和评价标准,夯实学校卫生条件保障,构建高质量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推动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师生健康管理转变。宣传和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加强学校急救教育,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完善学校急救教育标准,加强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急救教育培训,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鼓励开发和应用优质急救技能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高水平急救培训讲师队伍,加强适龄学生急救培训,在师生中逐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防疫法律法规教育。坚持多病共防,完善疫情防控制度,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疫情调查制度、健康检查制度、留观隔离制度、医校联防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建设,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十四五”期间,寄宿制中小学校必须按标准设立卫生室,配齐配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非寄宿制中小学校按照标准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配齐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有条件的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要按照卫生室标准配置。积极推动全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鼓励选聘医务工作者担任中小学兼职健康副校长,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和pg电子官方的技术支持。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保障,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强化考核,把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学校督导评价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4.实施劳动教育强基计划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同作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推动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构建幼儿园重在劳动意识启蒙、小学重在基本劳动习惯养成、初中重在职业劳动体验、普通高中重在社会劳动实践锻炼、职业学校重在职业技术技能训练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建设实践导向、理论支撑、五育融合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推进劳动教育场所和实践基地拓展建设。加强劳动教育质量监控与督导评价,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体系。

  (三)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1.实施家校协同育人工程

  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家庭第一课堂、家长第一任老师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拓展网络和新媒体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引导父母言传身教、传承良好家风。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推进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推动家校合作,规范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建设,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持续举办《家长课堂》,开展“家庭教育”巡讲,建设一批家庭教育特色学校,遴选一套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2.完善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积极拓展延伸学校育人功能,推动学校育人向课外延伸、向校外拓展。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净化社会风气,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落实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互动、衔接及协同,构建学校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镇村、家庭协同育人格局。突出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专栏2: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育人体系重大项目

  思想政治教育

  质量提升工程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遴选一批中小学思政课示范课、班主任管理方法改革特色项目、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每年遴选建设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

  校园体育

  提升工程 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4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5所;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校园美育

  提升工程 构建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一批较高质量美育慕课,创建3-5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劳动教育

  强基工程 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分批遴选建设一批县级劳动教育实验区、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和覆盖不同行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具有平和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加强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建设。

  三、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高质量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对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构建公平、优质、便捷、多样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每一位学习者拥有出彩机会、享有品质生活、成就幸福人生。

  (一)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1.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1)优化幼儿园资源配置。以有效支撑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为重要目标,制定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和公民办结构,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实施公办园建设项目,扶持加强公办园建设。支持乡镇、村集体(社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利用闲置房产、空闲校舍等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公办园或附属园。建成交付使用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办成公办园,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辐射带动若干所村级幼儿园,2025年全县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到99.1%以上,每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均达到55以上。

  (2)加大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支持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纳入财政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范围,并根据实际逐步提高补助标准,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96%以上,力争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

  (3)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组织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健全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坚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实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行动计划。加大县级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培育力度,总结推广一批优秀保教改革成果。深入推进“总园 ”“镇村一体化”等办园模式改革,提升学前教育片区管理和乡村小规模学校附设幼儿园(班)精准帮扶实效,持续做好边远乡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工作。落实、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和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到2025年,拟新创建2—4所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各级示范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45%以上。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1)深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修编,适应加快推进的城镇化变化。实施城区学位增补计划,严格落实公建配套学校与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交付使用“五同步”,巩固大班额消除成果,推进标准班额建设,保障随迁子女等新增人口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全覆盖。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持续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力争全县85%左右的学校(不含教学点和乡村小规模学校)通过省级管理标准化评估。推动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健全政府主导,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课后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2)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推进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加强初中阶段名师名校长培养和配备,加大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均衡配置,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定向分配至各初中学校的比例,多措并举支持公办初中办成“家门口优质初中”。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保障义务教育、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状况和资助状况为重点的控辍保学督导考核问责机制。实施“十百千万”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孵化”工程、初中“壮腰”工程、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和义务教育提升工程,优化城区中小学布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实施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推广“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办学资源,发挥优质学校引领带动作用,提高一般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完善优质中学集团化办学发展机制,建立初中学校教研联盟。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等文件精神,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行动计划,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规范考试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鼓励开展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推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丰富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神。推进资源整合,打造具有平和特色的新时代教研体系。加强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及应用推广,完善各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培育机制,打造一批创新实践案例,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省、市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实施新时代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新方案”,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引导改进教学。

  3.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

  (1)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品质。继续实施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优化普通高中布局,鼓励适度集中城镇办学,办好必要的乡镇高中,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支持平和四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平和四中提升教学质量,为恢复高中办学奠定基础。落实省定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合理控制办学规模,严格按标准控制班生额。推进高中达标创建,完善达标高中定期复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培育和扩大优质高中,力争到2025年,平和二中、平和广兆中学升格为省二级达标学校。

  (2)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深化新课程实施方式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制度,健全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有效衔接的管理模式,推动学生发展指导、学分管理、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落实。

  (3)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拓宽实验教学和实践体验教育渠道,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促进课程、教材、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及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提高优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优质品牌创建与多样化有特色共同发展的高中办学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10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