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达任务

  绿色低碳 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约束性 已完成 完成市

  下达任务

  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降低 % 约束性 已完成 完成市

  下达任务

  10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

  消费比例 % 预期性 / 完成市

  下达任务

  11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少 % 约束性 完成“十三五”

  规划指标 完成市

  下达任务

  环境治理 12 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 % 约束性 0 0

  风险管控 13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 约束性 100 有效保障

  14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 起/每万枚 预期性 0 完成市

  下达任务

  生态

  保护 15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 / 预期性 / 稳中向好

  16 生态保护红线占

  国土面积比例 % 约束性 以国务院批复为准 不降低

  17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 % 约束性 17.35 完成市

  下达任务

  18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8.9 完成市

  下达任务

  共同行动 19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预期性 94.03 ≥95

  注:1.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年均浓度优于往年。

  2.湖里区无农村,故本规划未设置《厦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规划指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绿盈乡村比例”。

  第三章 源头管控,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与成果应用,完善全要素、陆海统筹规划“一张图”。规划提升“山、海、城”相融的城区格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落实“三线一单”,严把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和建设项目准入。加快疏解岛内非核心功能,统筹管控西部工业仓储用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统筹布局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空间。重点做好五通-高林一带“厦门之眼”的区域规划梳理,打造东部标志性建筑群,推动“高颜值”城区大提升的点睛项目落地实施。

  建立生态环境分区引导机制。加快“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落地落实,在专项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环境准入、资源开发、重大项目选址、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重要依据,不断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和政策引领作用,严格落实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管控要求,致力发展总部经济、人工智能等高端绿色产业,推动空间布局更趋合理、产业发展加速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

  优化空间布局。开展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优化提升行动。开展东部新城开发,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优化湖里创新园一期。开展中部片区提升,依托现有火炬高新园、创业园等成熟的产业发展基础,整合提升龙头山等片区。开展西部城区更新,有序推动湖里老工业区、港区和城区提升改造,推动产业园区、商业街区、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发展。

  第二节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依法推进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深入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聚焦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与高校、科研院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或应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绿色技术研发,实施一批绿色技术创新研发项目。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排的清洁生产项目。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坚持“优二进三”“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优化升级现有制造业,做优做强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会展业,推动东渡邮轮母港成为国际著名邮轮旅游中心。围绕环五缘湾岸线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体验旅游。依托湖里湿地资源打造生态文旅精品,推动区域生态旅游高水平发展。依托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结合闽南文化、南洋文化等文化基础,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项目,全方位、多层次开拓旅游线路。

  优化产业发展空间。依据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打造产业空间载体,有效发挥西部、中部、东部片区资源禀赋优势,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链的空间需求。统一规划布局,落实产业发展空间,明确各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以园区为发展单元,构建多层次专业型产业园区,着力引导企业项目向功能定位匹配的园区空间集聚发展,保障产业差异定位、协同联动,达成跨界融合发展和产业务实合作。

  第三节 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强化能源总量控制。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行动。加大节能技改推广力度,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建立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能源体系,重点控制石油消费增量,实施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能源深度开发利用“双轮驱动”。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宽清洁能源消纳渠道,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优先上网。推进天然气稳定发展,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燃料、交通和民用领域进一步扩展天然气产业链,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加强光伏项目管理。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能源智慧化管理,进一步健全能源计量体系。

  强化节能监管。配合市级严格节能评估审查,配合做好节能监察工作。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督促用能单位贯彻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推动节能改造、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开展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节能行动,引导绿色低碳消费。

  第四节 发展绿色交通体系

  加快绿色交通网络建设。配合市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配合市级推行绿色交通,全面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全面实行电动化升级,提高机动车纯电动化率。配合市级加大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快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升路网通行能力。配合市级推进公交首末站等场站建设,并在具备条件的新、改建道路同步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大力发展智慧停车系统,建立区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配合探索车位共享可行方案,推行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自有停车位向公众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推进绿色海港建设。加强船舶大气污染管控,优化港口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港区内集装箱拖头车和作业机械电动化比例,建设智慧绿色港口。深入开展港区集装箱轮胎式龙门起重机(rtg)“油改电”技术升级和船舶靠港岸电系统建设,持续提高岸电使用率。

  推进绿色空港建设。推进高崎机场绿色空港建设,加快机场场内车队结构升级,推广使用新能源设备和车辆,确保纯电动车辆占新增或更新置换车辆的50%以上。推动靠桥飞机使用apu替代设施,桥载电源“应用尽用”,提高桥电使用比例。

  第五节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营造全社会绿色生态风尚。推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公众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示范创建,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各种绿色生活主体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绿色出行宣传,鼓励绿色出行。将珍惜生态、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推动全民绿色消费。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引导绿色消费。发挥政府引领示范作用,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推动企业实施绿色采购,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推出绿色旅游、绿色消费措施,在机关、学校、商场、医院、酒店等场所全面推广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造湖里垃圾分类工作升级版。不断巩固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成效,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制止餐饮浪费,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进一步提升垃圾源头减量水平及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将塑料污染治理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重要内容。加大“限塑令”执行力度,加强对农副产品市场、零售业等重点场所和行业的监督检查,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逐步控制、减少塑料袋的销售、使用。

  第四章 应对气候变化,科学谋划实现碳达峰

  第一节 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4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