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森林旅游。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旅游 林业”,推进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注重四个结合,加快形成特色互补、多元组合的森林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一批特色森林旅游小镇、森林旅游村庄。一是与景区旅游相结合,把森林旅游纳入重点旅游线路当中,有机整合、连点互动;二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依托丰富的竹园、果园、茶园和花卉苗木、中药材等基地,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农事体验等项目;三是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积极开发森林古道和黄山古树之旅、山里人家民俗风情游、“林家铺子”山林文化游、农事风俗体验游等特色产品;四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利用新村建设、老村保护改造,结合深化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人家”和森林康养等新型业态,利用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康养特色基地。

  (七)国有林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依法依规、积极有效探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坚定走市场化方式推进国有林场合作经营之路。依法依规、积极有效探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鼓励国有林场创新经营机制,通过依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盘活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经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科普、生态研学、林下种养殖、花卉苗木、林业科技研发等生态型项目,实现资源增长、林场增效、职工增收,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黄山作出积极贡献。

  专栏七 绿色富民产业工程

  木本油料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建设油茶、香榧等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基地5个。

  特色经济林。力争到2025年,建设优质干鲜果、木本中药材、森林食品生产高效示范基地20个。

  竹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打造千亩以上高效竹林示范基地15个。

  林业加工。力争到2025年,加工业产值达120亿元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以上,省级和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以上。

  林下经济。力争到2025年,全市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6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突破240亿元,直接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林农人均收入翻一番,打造40个高效林下经济示范点,形成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林下产业体系,促进山区群众收入和森林资源的“双增长”。

  森林旅游。力争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森林旅游人家突破100家,打造20个“旅游 林业”示范点,全市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实现收入突破200亿元,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林旅互动发展新模式。

  国有林场。“十四五”期间,全市10个国有林场规划建设14个合作经营项目,其中新建12个、扩建2个。

  六、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夯实林业设施基础

  围绕科技创新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改善林业科技创新条件为重点,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夯实林业基础设施,促进黄山市林业建设、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夯实和发展黄山市林业建设成效。参照建制镇标准,推动国有林场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一规划实施,把国有林场经营范围内的道路、供电、供水、管护用房、林业科普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同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改善林场基础设施,逐步引入无人机、视频监控、远距离瞭望等先进科技设备,提高日常巡查和管护效率,增强森林资源管理能力。

  (一)智慧林业建设。建立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各个系统资源共享,应用于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案件查处等重大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问题,为林业全面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健全完善“五个一”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好“五个一”平台服务林长履责作用。引入互联网 、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理念,融合计算机编程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开发并应用“平台 移动端”的林长制智慧平台,实现智能查询、日常监管、调度考核等八大功能平台操作,既能在线查询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又能随时掌握责任区域、任务完成及护林员巡护轨迹等,做到实时监管、在线调度。

  (二)林业科技推广创新行动。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应用,以市林科所和各区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载体,认真抓好国家和省级林业科技项目建设,围绕良种繁育、森林经营、特色经济林建设等方面,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开展全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依托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建立原地和异地相结合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研究。集成一批实用林业技术,服务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建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体带动林业科技进步,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积极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农林大学、安徽省林科院、黄山学院等林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沟通对接,不断推动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木良种选育、森林抚育、生物质材料开发等方面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三)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长效机制,稳定补助资金投入,确保良种繁育基地长期正常运转。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基地建设任务;切实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强化经营措施,不断提高良种品质和产量;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确保基地持续发展。重点开展油茶、香榧等木本油料树种选育,进行多世代连续改良,推进高世代育种,并通过优质、高产、高抗等多因素综合测定与评价,精选出生产力高、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推动良种基地的迭代升级。坚持自主研究与引进利用相结合,研究出油茶和薄壳山核桃的优良品种配置技术。注重生产实际,着力于油茶等木本油料和铁皮石斛等林特资源,着眼长远发展,以林木良种基地、国有林场、苗圃为平台,积极争取保障性苗圃政策,加大主要造林树种良种苗木培育和推广,着力提高优质良种苗木的有效供给,

  (四)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林业站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石,是落实各项林业工作的重要抓手、联系服务林农群众的桥梁,也是健全稳定林业管理体系、有效执行林业政策措施的重要保障。根据《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检查验收办法》,加强站房、站牌、车辆、工作机械等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训基层林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创新基层林业服务模式,提高林业工作站发展能力和基层林业管理人员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专栏八 林业基础厚植工程

  智慧林业建设。到2025年,完成全市林长制智慧平台建设,林业信息化率达到90%,建成较为完善的林业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林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基本实现智慧林业目标。

  林业科技推广创新行动。“十四五”期间,以黄山市林科所为载体,建设安徽黄山林木育种和森林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建设林木良种基地4个,建设面积6838亩,其中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3个(市林科所、休宁西田林场、祁门查湾采育场),面积6488亩;省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个(歙西林场),面积350亩,实现油茶、杉木、枫香、香榧等主要造林树种良种生产基地化。到2025年,全市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88%以上。

  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到2025年,全市新建标准化林业站10个。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体制机制保障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生态建设的主要指标纳入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加快推进林长制法治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深化“林长 检察长”协同机制,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加强林检联动监督,积极探索检察机关在林长制工作中的司法介入、助推机制、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检察监督嵌入式协作机制,推动“林长 检察长”工作机制在管山护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中发挥作用。

  持续深化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不断拓宽资金、产业、人才等综合补偿路径,促进上下游各得其所、彼此受益,实现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推动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完善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

  推动县(区)总林长责任清单、护林员履职清单管理模式建设,促进林长和护林员更好履职,实现林长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县(区)总林长责任清单。一是森林资源情况,内容为林长责任区域森林资源基本情况,包括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森林蓄积、林地面积、森林面积、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面积、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古树名木情况等。二是森林督查情况,内容为国家林草局下发的森林资源小班变化数量。下一年度将与本年度森林资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森林资源数据指标出现非正常变动,尤其是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各县(区)总林长必须认真分析变动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森林督查情况为国家林草局下发的森林资源小班变化情况,各县(区)总林长督促认真核实,及时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3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