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行动体系不断深化,林长制改革细化实化。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制定保护黄山松、林业增绿增效、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资源管理提升、添景添彩示范推广、林业脱贫攻坚、古树名木保护“七大行动”方案,确保林长制工作落地到位。全面建成“五个一”服务平台,建立“一林一档”2381份,编制“一林一策”1043个,确定“一林一技”技术员530人、“一林一警”责任民警194人、“一林一员”护林员2496人,为各级林长履行职责提供服务。

  三是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工作机制长效运行。加大公益林生态补偿、林区道路等生态建设投入,将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为林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经省人大批准,于2018年8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2019年12月20日黄山市出台了《黄山市林长制规定》,以立法的形式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林业生态保护管理机制,明确了各级林长工作职责,为压实各级林长林业生态保护与发展责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动林长制工作进入依法履职新阶段。

  (二)造林绿化取得新成效,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立足市情林情,推动造林绿化与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进一步夯实全市生态本底。

  一是“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完美收官。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6.8万亩、封山育林53.9万亩,森林抚育89.1万亩,全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镇53个、省级森林村庄456个,建设森林长廊245千米。2019-2020年共完成四旁四边成片造林5464亩,完成道路、河流绿化204千米。

  二是“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制定《关于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实施意见(2017-2021年)》。行动启动以来,共完成封山育林7.95万亩、森林抚育33.2万亩、退化林修复2.8万亩,建设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20个。

  (三)资源保护呈现新气象,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巩固。

  一是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由18个增加到27个,县级自然保护地60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146.15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0.07%,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生态效益显著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二是森林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认真执行前期审查、专家评审、占补平衡、现场查验和定额管理制度,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行为,确保林地征占用控制在定额以内;规范林木采伐管理,确保年森林资源消耗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任务目标以内。

  三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坚决有力。“十三五”期间,黄山市把防治松材线虫病作为生态建设“1号工程”来抓,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防疫指挥部,严格实行松材线虫病防控责任制,将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按月调度督办、定期分析研判,防治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构建全覆盖网格化监测普查体系,每年春秋两季对市域范围松林进行全面监测普查,确保情况清、底数明。实施精准防治,采取以清理枯死松树为核心措施,以树干注药、媒介昆虫化学防治等为辅助措施的综合防治策略。颁布施行全国地级首部地方性法规《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划定公布重点预防区,开展疫木检疫执法行动,严格落实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管控规定。推进落实环黄山风景区毗连区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治工作制度。

  四是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年均控制在0.01‰以内,远低于省政府规定的0.5‰工作目标。黄山风景区实现连续41年无森林火灾发生。黄山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2016-2018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

  (四)绿色经济迈出新步伐,林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按照“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木、竹、油茶、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步伐。

  一是第一产业持续加强。大力推进油茶等木本油料林、速生丰产林、笋竹两用林、绿化苗木四大基地建设,全市现已建成杉、松等为主要树种的用材林基地430万亩,油茶、香榧、山核桃等木本油料林面积48万亩,竹林115万亩,各类苗木基地7.98万亩。

  二是第二产业平稳发展。全市现有林业加工企业623家,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达96家,建立基地62.5万亩,带动农户15.2万户。目前已打造了徽山食用油、裕籽贵茶油、宏村油茶、爱娟山核桃、祁竹、长林木竹产品、水榭花乡水培花卉、黄山巧明贡榧等特色林产品品牌。

  三是第三产业势头强劲。依托黄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开发形成森林旅游景区景点20多处,经营面积68.5万亩,拥有省级“森林旅游人家”74家、市级“林业 旅游”示范点22处。2020年全市森林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2985万人次,实现收入133.6亿元、同比增长5.6%。

  四是林下经济蓬勃兴起。各区县结合林情实际和资源条件,采取林菌、林药、林蜂、林果、林草、林花等多种模式,多元化组合发展,黄山区、休宁县、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2020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近176.5亿元,同比增长13.9%。

  五是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发展香榧、山核桃、油茶、毛竹等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2万亩。在贫困村打造林业特色产业基地74个、面积2.5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共有2638户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在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护林防火等生态保护用工中,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目前,全市已选聘12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人均年收入8000元,加快推进绿色富民步伐,促进了林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有机统一。

  (五)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林业发展后劲不断激发。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林业治理体系,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全市19个国有林场改革后整合为9个公益性事业林场和1个公益性企业林场,全面完成定性、定经费、定编、岗位设置、落实社会保障等工作。推进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建成国有林场林区道路79.03千米。

  二是林权交易与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坚持把做大做强做活江南林交所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改革和服务三农的有效抓手,出台《黄山市集体林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加快构建了全省统一、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市县联网、服务高效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市级和各区县建立了集林业信息发布、政策技术咨询、木材运输办证、行政审批等为一体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并实现全市联网,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达5358宗、抵押面积149.4万亩、贷款金额31.5亿元;535万亩生态公益林实现应保全保;商品林实现愿保尽保,总投保面积达1068万亩。

  四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以歙县、黄山区被列为首批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契机,着力发展林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由200个发展到44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35家,经营规模达43.6万亩,带动农户8.8万户,有力提升了林业组织化专业程度。

  三、存在问题

  (一)森林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全市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总量较大但分布不均。森林群落结构较为丰富,但马尾松、杉木等少数树种组成的纯林占比较大,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抗病虫害能力不足,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不强,森林生态防护效能难以充分发挥。二是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近自然森林经营经验缺乏。公益林中的天然次生林多采用割灌除草等经营措施,虽每年均能完成计划任务,但森林经营管理质量无法保证。要学习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顺应自然,利用自然,通过针对性森林抚育经营等人工辅助技术手段,精准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二)森林资源管护任务重,自然保护地体系亟须完善。全市森林资源丰富,古树名木数量多,占全省古树名木总数的37.6%;湿地面积大,依然受到城市建设、环境污染等影响;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违规使用林地、盗伐林地以及其他破坏林地、林木现象依然存在,基层保护管理人员及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充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任务较重。全市自然保护地点多面广,近年来省、市、县各级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但基础设施落后、总体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突出。部分县级自然保护区缺乏专门管理机构与专业人才,存在管理不规范问题。多数县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在城镇、村庄周围,存在零碎片现象,林权也归当地社区集体所有,村民生产活动频繁,保护管理矛盾突出。

  (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

  经过多年努力,林业发展已从生产木材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但与之配套的林业信息化、林业生态监测、林区防火道路、林木良种基地等建设仍不健全。林业基层队伍薄弱,林技队伍和护林员队伍存在老龄化现象,专业人才和储备力量后继不足,为民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黄山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重要阶段,林地既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要,使得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相对突出。如何保障在森林提供生态服务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协调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是下一步林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3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