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国家正式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列入发展重点的历史契机。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和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为核心,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带动引领作用。结合双智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加快智能网联项目建设,推动昌骅、宏泰等企业向新能源特种车方向转型,促进新能源汽车多领域发展。重点突破电控系统、驱动系统、动力电池装备性能升级,为新能源汽车品质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3.紧抓时代脉络,积极培育三大前瞻未来领域

  进一步延伸产业发展深度,拓展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及“区块链”等方向,抓紧布局三大前瞻未来领域,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面向未来提高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实力,重点谋划更多新产品、新服务以及多向交互融合的新业态,加强区块链与沧州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各前沿领域研发力度,充分结合沧州产业基础布局,发挥现有优势。努力将四大未来领域培育成为支撑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4.强化支撑体系,推进七大重点工程举措

  面向新格局、新变革、新战略,顺应融合型新产业变革趋势,推进“强创新、聚资源、拓链条、提企业、引人才、促开放、优环境”七大重点工程,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提高产学研协同效率,加强成果转化,加速京津创新资源在沧州集聚,完善科技市场与综合性服务平台。构建完整的、有层次的、高质量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示范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开发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原则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更好地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系统载体的合作模式,深入整合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因子有效汇聚,为网络中各个主体带来价值创造,实现各个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区一高地”的战略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面融入京津冀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引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站上新台阶,全市产业规模、研发能力、转化效率、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成为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区基本建成。深化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放大优势产业集聚效应,产业承接累计投资超过万亿元,以产业高端化、链条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基本形成全域协同、重点突出的空间布局,打造若干个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全面融入京津冀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强化与京津供应链协同,围绕龙头企业、核心产品、关键环节,运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加强供应链协作配套,全面融入京津冀供应链生态圈。

  环渤海地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基本建成。到2025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864亿,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进一步提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245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300家和13500家。形成一批亿元销售、百亿市值的领军企业。“343”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发基本构建完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成为重要的引领产业,达到环渤海地区产业领先地位,建成京津冀区域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中心、河北省独特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特色明显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业科研创新水平大幅度提升,产业集群效应更明显。

  加强与雄安新区产业协同发展力度,根据该区域内不同层级中心地的分布状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积极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加强节点城市产业合作,推动产业园区合作建设,核心技术互通共享,促进协作发展、良性互动。

  展望2035年,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链条稳步安全牢固,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3496亿。产业特色化、集群化、一体化特征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沧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沧州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表1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发展目标

  类别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产业规模 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亿元) 218.6 864 约束性

  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亿元) 37.8 130 预期性

  新材料产业产值(亿元) 62.3 223 预期性

  生物产业产值(亿元) 33.6 120 预期性

  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亿元) 42.8 121 预期性

  新能源产业产值(亿元) 31.0 77 预期性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亿元) 8.7 24 预期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亿元) 2.4 50 预期性

  未来领域(亿元) - 120 预期性

  创新能力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79 4 预期性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1.29 2.1 预期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3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