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区内现有宁河区、桥北、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等污水处理厂共4座,总设计规模为9.7万t/d,排水出路分别为蓟运河、大杨圈、津唐运河、青排渠等河道。

  1.3.3 工程管理

  宁河区城区供水由专门的供水站对水厂、泵站采取封闭式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水安全设备安全运行,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供水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水厂职责》等规章制度,实现城区供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

  宁河区水利设施中心是境内河道、堤防、闸、坝的主要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境内河道的日常管理、养护、维修等工作。为加强河道堤防的管理,制定了《河道堤防岗位责任制度》《河道堤防巡视检查报告制度》《河道堤防维修养护制度》《堤防示范段绿化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负责国有大型扬水站管理、维修及日常养护,协助相关乡镇排除农田积水,负责所有国有扬水站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测试工作。各乡镇负责国有乡管扬水站、集体村管扬水站点机电设施的检查、维修,贯通所有排水渠系,确保排水畅通。

  为切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宁河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范围,区级及镇村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共6162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落实了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责任,并签订颁发了“两证一书”。二级河道、堤防及配套水闸产权归区政府所有。干、支渠及配套桥闸涵产权归所属地镇政府所有。斗渠以下的田间灌排渠道、灌排泵点、机井、节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现状宁河区水务信息化建设在网络方面已建成区级到镇级的网络延伸。但在信息监测体系、平台搭建等方面还未建成雨情、流量、水质、视频等信息采集统一系统,目前所需的数据均来源于天津市水务局、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

  1.4 当前水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宁河区在水务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对标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宁河区“一河一海一城”发展格局和“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目标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当前水务发展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 水资源瓶颈制约依然存在。

  宁河区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区域,由于长期以来受上游地区来水量少的制约,加上区内存蓄水能力较弱,导致境内水资源匮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29亿m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4亿m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0.27亿m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02亿m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60m³/人。非常规水利用不高,再生水直供量小,现状利用率为35%,利用水平偏低,大多排入蓟运河内。

  目前,引滦入宁汉管线已建成并试通水,工程干线长43.85km,管线规模为17.7万t/d,现已具备供水能力,但由于长距离单管输水,导致供水保障能力较低,存在一定的供水风险。潮白新河以西供水区内现状仅有津滨水厂dn1000mm管线延伸供水和部分当地地下水满足,新开河dn1200mm的输水干管尚未建设,原水保障和水厂能力均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农村供水方面,通过建设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农村饮水主干管网已铺设到村口,但村内管网大部分建于80年代,现状仍存在漏损率高,管网老旧,承压不够等问题。

  1.4.2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工作仍有待改善。

  “十三五”时期,宁河区下大力气进行了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治理,城乡水环境面貌有所改观。

  但由于建成区的发展,宁河区、桥北等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站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区内整体水环境状况和水污染现象防治有待进一步提升,距离让水“蓄起来、活起来、清起来”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农村水系连通设施尚不完善,现状部分渠道存在淤积严重,水系连通不畅,因多年未进行清淤治理,部分桥梁阻水,导致过流能力和蓄水能力降低;非汛期上游来水较少,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基本保障力不高,未来水资源供需形势仍将严峻。地下水超采区内仍存在部分机井使用深层地下水的现象,地下水水源转换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总体上,区内的水环境状况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水环境高质量的需求,距建设“美丽宁河”“水美乡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4.3 排涝减灾仍存在短板。

  已建成的由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中,潮白新河、蓟运河、还乡新河等主要行洪河道没有完成全面达标治理,其中潮白新河(宝宁交界至乐善橡胶坝段)现状堤防超高不足、过流能力不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蓟运河仍存在44.7km未达标治理,部分堤防堤岸薄弱;还乡新河仍有23.6km的堤防未达标,防洪压力较大;全区55座国有扬水站大多数因建设年代久远需要进行拆除重建,目前已实施18座,仍有37座尚未治理,雨水外排能力亟待提高;因未来科技城的引进,对七里海蓄滞洪区进行了调整,规划未来科技城滞洪围堤、超标准洪水分洪口门等设施尚未建设,防洪隐患依然存在。

  承担区域涝水外排任务的二级河道尚未全部达标治理,河道泵站排水能力不足;随着村镇、园区建设脚步的加快和排水设计标准的相应提高,造成区域排水的压力加大,部分区域农田排涝仍然不足5-10年一遇,排涝泵站建设缓慢。

  城区排涝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均为1年一遇、标准较低,距2-3年一遇的重现期差距较大,部分老城区仍存在汛期积水、雨污水管道老旧,雨污混接等现象,亟需进一步改造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