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 2023年2月5日在会宁县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会宁县县长 郝 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会宁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反复冲击等多重风险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市第九次、县第十六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建设,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经济企稳回升,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逆势困境中稳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运行保持向好发展。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我们知重负重、承压前行,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力以赴稳预期、促提升、保运行。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72亿元、增长5%,其中一产增加值37亿元、增长6.1%,二产增加值7.8亿元、增长1.7%,三产增加值39.87亿元、增长4.7%,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个、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0.2%,实现了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7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368.45元、10502.92元,增长4.6%、7.1%。项目建设后劲增强。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47个,完成投资59.52亿元。1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70%,24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94.48%。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26个4.12亿元、中央专项债券项目12个5亿元,其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5.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0.62亿元、3亿元、2.58亿元。兰洽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个31.73亿元,到位资金29.59亿元、增长50.36%。“会师之城”会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津甘共建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会师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南什小学等一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稳经济政策精准落实。扎实推进国家和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见效,累计落实财政直达资金21.71亿元。不断深化政银企对接,先后召开政银企对接会5次,新增市场主体贷款14.2亿元,办理续贷展期15.3亿元,为120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4643万元,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387家,增长8%。持续加大稳岗支持力度。举办“应对疫情促进消费增长”“乐购会宁·助商惠农”等系列活动,消费市场加快复苏。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补齐短板中夯基础,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坚决守牢防止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开展“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投入各级各类资金10.52亿元,精准安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项目184个。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稳定消除风险对象2177户9616人,风险消除率73.7%。定额资助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对象17.5万人,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破万元,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累计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2万人,实施教育改薄与能力提升项目52个,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无一人失学辍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医疗救助5.43万人次2819.45万元。白塬、韩集2家乡镇卫生院业务楼建成投用。实施抗震农房改造498户。建设农村供水管网669.17公里。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收入总额达到2260.97万元。不断强化产业支撑作用。深入推进现代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建成种养产业园139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家庭农场87家。制定出台“6 1”产业升级版奖补政策,兑付奖补资金9052户2732.18万元,奖补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户。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970户3.38亿元,发放“富民贷”169户1694万元。全县“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分别达到23.82万头、254万只、17.51万亩、5.22万亩、89.14万亩、4.34万亩、22.02万亩。持续加大协作帮扶力度。安排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1.4亿元,实施小杂粮产业园、“慧育中国”等项目46个。年内受理赔付“防返贫综合险”1903起470.25万元,创新实施肉牛饲料、生猪等农产品“保险 期货”项目,有效保障了脱贫群众产业收益。拓展消费帮扶渠道,安排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资金467万元,推动销售农特产品1.18亿元。不断畅通就业渠道,东西部劳务协作实现转移就业2625人,28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本地劳动力822人,乡村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1856人。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赶超晋位中提质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能力有效提升。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两个百万”全膜种植任务,整治撂荒地32.84万亩,落实粮播面积233.3万亩,大豆套玉米和小麦单县种植面积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三,粮食产量突破50万吨。坚持走“坡改梯”“旱变水”“小变大”的路子,实施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启动河畔镇任半岔村“坡变梯”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新庄塬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粮食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现场会、引洮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县成功举办。文旅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会宁示范园建设,与省公交建集团合作建设的会宁红色驿站顺利建成投用,“红色会宁·会师之城”项目顺利实施。会师旧址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会宁干部学院入列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成功举办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圣火火种汇集仪式,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坚持把农业优势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开展“红色会宁·与你乡遇”全省网络达人踩线宣传活动,状元红新农庄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谢埂村、杨集村创建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南川·红军村”“谷仓·田家坪”“紫香·童家湾”“侯川·齐靳湿地”等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影响力日益提升。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5亿元,增长11.84%,累计接待游客369.23万人,增长11.04%。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全年技术交易额达8048万元,同比增长38.6%。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省农科院、天津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与5家本土企业签订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功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家,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专利24件,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提升改造“八馆三中心”,建设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平台,培训电商人才9584人,网络交易平台达到2003家,全年电商交易额达到7.19亿元,增长1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56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