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3月10日在湛江市霞山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霞山区区长吴王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区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新冠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三化”“三大”和“四大牵引”发展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霞山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我们万众一心,精准防控,坚决打赢了新冠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和新十条措施,优化调整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的应急指挥体系。180多个临时党组织6500多名党员尽锐出战,累计投入各类疫情防控资金1.7亿元,五大能力短板全面补齐,迅速高效扑灭“0506”等五轮疫情,无危重病例、无极端事件、无负面舆情,较短时间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有效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攻坚克难,统筹兼顾,努力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落细,减税降费规模历年最大,助企纾困达6.9亿元,净增各类市场主体7588户、总量达4.5万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1亿元,下降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1亿元,下降12.6%;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700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92.9亿元,下降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6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下降9.6%;外贸进出口总额35.2亿元,增长4%,经济回稳向好基础持续巩固。

  ──我们积极作为,有效防范,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三保”底线兜紧兜牢,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领域投入,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6%,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7.6亿元。重点风险有效管控,富昌广场等保交楼项目扎实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居全市第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平安霞山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平安建设考评居全市第一,实现工矿商贸领域事故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双提升”。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向港产城融合要活力,高质量发展基础更为坚实

  现代流通体系加速构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霞山港区通用码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宝满港区铁路专用线、湛江港拆装箱一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交通网络外联内畅,全面完成广湛高铁主线征拆、站场地块清场工作,基本完成“三电”及管线迁改,霞山段轨道工程开工建设,湛江大道正式通车,海港大道、森林大道、综保三纵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步伐加快,天禾农资等5个流通项目加快建设,引进超亿元物流项目3个,商品、要素跨区域流通更加顺畅。

  园区引擎功能越发强劲。园区发展机制持续优化,建立“区领导 管委会 平台公司”运管模式,开发运营向资本化、市场化、专业化转变。园区承载力稳步提升,控规修编、临港扩园申报工作加快推进,860亩扩容征拆工作有序实施,谋划申报专项债9.9亿元,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优质企业16家,投资额超35亿元,储备招商项目63个。园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实现园区总产值489.1亿元、增长20.1%,税收收入89.7亿元、增长1.2%,2021年度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居全市前列。产业载体多元化发展,盛邦文化创意园初具雏形,与群峰大厦合作打造总部大楼,集中签约入驻重点企业16家,都市产业、总部经济生态圈加快形成。

  实体经济韧劲持续增强。农村产业加快发展,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粤字号”农业品牌4个,实现预制菜产业产值2.1亿元。工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康年橡胶休闲健身器械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中航油湛江储运基地等26个超1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燊煌食品加工基地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服务业提质升级,银地上悦城建成开业,国贸大厦完成升级改造。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全市唯一正增长,增速达27.5%。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74.5亿元。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全年新增“个转企”139家、“四上”企业35家,粤海饲料成为全市首家登陆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26.2亿元,增长14%。创新平台稳步建设,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众创空间在孵企业达20家。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强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长,r&d经费总量增长10%。产学研融合持续深化,广东医科大学、南国药业、同德药业等联合成立市医药产业联盟。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专利授权591件,增长6.7%,地理标志产品运用实现零的突破。高层次人才加快聚集,区级人才驿站投入使用,引进硕博人才18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7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