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优环境。支持服务好现有企业,确保大企业留得住、中小微企业活得好、更多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精心做好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创建省级政务服务标杆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5.0改革,推动173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用一流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建设知识产权强县试点,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深化区属国企改革,引导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做优做强区属国资集团。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民营企业机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提振企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五)聚焦文化传承,以更高定位焕发老城市新活力。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底盘,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对历史和文化高度负责的态度推动文化强区建设。

  高标准深耕荔湾文商旅活力区。落实三年行动方案,争取完工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22个,完成投资20亿元。全面梳理摸查14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载体和历史文化资源,探索与市属国企合作打造新的保护活化利用标杆项目,力争耀华大街等4个街区首开区基本完工,上下九-第十甫等6个街区动工建设。院士领衔开展文化公园保护活化利用,启动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旧址历史建筑修缮,完成西南广场改造。提升永庆坊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品质,优化水陆慢行系统,串联历史文化街区、商圈和景区,加强旅游产品研发和配套设施完善,不断提升永庆坊-沙面-文化公园-上下九、荔枝湾-荔湾湖-泮塘五约、陈家祠片区核心吸引力。

  高品位绽放岭南文化新光彩。加快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建设。启动荔湾历史文化系列书籍编纂工作,编印《荔湾简史》《荔湾历史文化街区通览》《品读荔湾》丛书。发挥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地标作用,力争高品质重大文化活动落户。打造岭南博物馆之城,加快中医药历史文化博览馆、广钢工业博物馆前期工作,加快完成荔湾博物馆扩容陈列布展,高标准推进十三行博物馆改造提升,提质粤剧艺术博物馆精品展演和新型游览,让博物馆真正“活”起来。致力文脉传承,继续办好“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推动岭南文化焕发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建立“你点单·我送戏·我教学”文化惠民机制,高水准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50场。围绕广州建设世界体育名城目标,继续办好“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等高规格赛事,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0条,带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高起点实现文化发展新突破。制定《荔湾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和文化资源数字化存储,塑造荔湾文化ip。扩容提质永庆坊非遗街区,以“三雕一彩一绣”等非遗项目为依托,融入时尚元素,推动岭南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推动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准曲艺团队和知名曲艺作品。推动珠江钢琴创梦园非遗集聚区建设,导入文创体育产业资源,发展文化新经济。争创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扩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影响力,成立荔湾区文旅产业联盟及文旅专家智库,结合商圈升级和老字号焕新,推出系列“非遗 研学/文创/演艺”文旅融合项目。

  (六)聚焦品质提升,以更高标准建设宜居绿美荔湾。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持续推动环境质量、城市功能、居住品质整体提升,为绿美广东行动贡献荔湾力量。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启用“三区三线”,坚持“多规合一”,着力提升城区品质,完成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坚持“拆、治、兴”并举,稳妥推进已批在建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步推进产业升级,争取完成改造拆迁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坚持储改结合,大力推动条件成熟的城中村实施改造,有序推进剩余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开展违法建设治理,力争拆除违章建筑140万平方米以上,拆出空间、拆出秩序、拆出高质量发展。出台改造扶持政策,鼓励老旧厂房园区、办公楼宇、专业批发市场向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方向转型发展。全力推动土地储备,力争全年出让地块13宗,释放用地29.18公顷,实现土地出让收入300亿元以上。抽调最精干力量组成征拆攻坚专班,确保所有出让地块提前一年实现净地储备、所有重点项目建设提前提供施工场地,同步谋划下一个土地储备三年行动计划。

  提升城区功能品质。进一步优化城区交通路网,建成龙溪大道和白鹤沙地块配套工程、龙溪路升级改造工程(东段)、鹤洞路2座人行天桥,开通广钢新城崇文二路、崇文四路等道路,争取白鹅潭大道(上涌直街—信义会馆段)一季度开工建设,加快推动如意坊放射线、快捷路二期、南漖路延长线、花地河东侧道路、白鹤沙大桥建设,推进广湛高铁、芳白城际、佛穗莞城际项目征拆。启动3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统筹管线建设,增设公共配套设施。开展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市级容貌品质社区,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全民行动,打造“门前三包”样本街。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巩固完善“四定六统一”投放点值守管养机制,全面美化分类投放点。动工建设消防站3个、变电站4个,新增机动车泊位400个。

  优化宜居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实现pm2.5和臭氧“双减双控”。实施全流域系统化治水,全面完成50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和3.4万户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力争排水单元达标率90%以上,新建碧道9.1公里。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实现建设用地100%安全利用。实施“双碳”行动方案,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

  (七)聚焦平安稳定,以更强措施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全力抓好维护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0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