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90%,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市前列、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聚焦“经济强”,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创新型、数字化经济。到202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5%以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超10%、20%、3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2%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引进高层次人才160名。
——聚焦“格局新”,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三区联动作用,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承载功能日趋完备,城市品位与日俱增。到2026年,老城区商业活力和生活气息进一步提升,政务新区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显著提高,产城融合区板块特色不断彰显,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乡村振兴步伐加快,乡村建设、产业分工、公共服务等联动协同水平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环境优”,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持之以恒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土壤、水环境质量趋好向优,降碳减排目标如期实现,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到2026年,森林覆盖率达37.8%以上,城市绿化率37.5%以上。
——聚焦“活力足”,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对外交流合作空间不断拓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接更具体、更深入,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外向型经济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聚焦“百姓富”,加快推进幸福琅琊建设。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防范风险体制机制有效健全,平安琅琊、法治琅琊建设纵深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5%以上,完成降碳减排任务。
2022年,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确保打好“开局仗”、实现新突破。着重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实力
强化重大项目攻坚。树牢“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比高下、以项目论英雄”导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聚力打造非织造、食品医药两大百亿产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外溢地区,紧盯央企、500强民企等旗舰级项目,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力争100亿元以上大项目有突破,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30个,到位资金不少于54亿元。充分发挥县级领导包保、“一部五中心”协调作用,力争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分别超25个、20个、21个,签约项目当年转化率50%以上。围绕“两新一重”、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精准对接上级政策支持方向,策划、储备重大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80亿元以上,争取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债券资金8亿元以上。
强化制造业成链发展。深入实施四大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主导产业集链成群发展,四大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5%以上。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招引“链”上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增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推进企业做优做强,新增亿元企业3家、5亿元企业3家、10亿元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加快市级战新基地建设,新增战新企业2家以上,产值增长20%以上。
强化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优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制定出台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探索招聘专职楼宇经济专员,推进总部经济大楼建设,引进楼宇企业10家以上、总部企业1家以上。推动清流街、遵阳街、悦达889等特色街区盘活利用,鼓励苏宁广场、白云商厦等传统企业优化升级,力争招引1家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琅琊金鹏玖玖广场投入运营。支持云伙计争创国家级示范企业,新增电商经营主体70个以上。争创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各1个。
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年内企业上云5家以上、机器换人5台以上。支持光智科技等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扶持宜庭家纺等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鼓励元气森林等企业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培育省级智能工厂2家以上,新增数字化车间2个以上。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招引数字经济项目20个以上。
强化要素瓶颈破解。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实行园区标准地制度,争取建设用地指标950亩以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60亩以上,盘活闲置低效用地60亩以上。强化政银担等金融政策支持,发挥高新投产业基金作用,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力争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3.5亿元以上,培育上市辅导企业1家以上。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招引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利用市区两级职业教育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400名以上,帮助企业招工30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