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凝心聚力强产业、兴实体。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式创新、数字化改造、融合式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集群发展成效凸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43万亿元,增加值增长3.6%。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支撑有力,纳米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光子、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不断壮大。生物医药在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考评中获得优秀,先进材料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试点示范,电子氟材料、多肽类生物药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前沿新材料、量子技术、元宇宙等领域,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增“近零碳”工厂1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家、绿色工厂18家。恒力、盛虹、波司登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光束汽车实现整车独立生产,亨通光电进入中国质量奖建议名单。

  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左右,德国莱茵、天职国际、通商律所等一批知名机构相继落户。港口物流转型发展,苏州港沿江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33万标箱,太仓港区外贸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苏州入选全国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金融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2.1%,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新落户及升格金融机构12家,我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数实融合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发展,算力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大数据交易所交易活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6.5%。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以评分第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1个,创成首个本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培育建设首批22家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建成全省首个区块链测评中心,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通过评审。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破解各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帮助广大经营主体解难题、提信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加快数字苏州建设,出台数字化改革“1 6”实施方案,“数字苏州驾驶舱”正式运行。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落地消费应用场景超100万个,累计交易额全国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项目审批“多线并行办理”持续深化,不动产交易全流程线上办理入选国务院典型经验案例,太仓在全国首创“限地价竞生态投入”土地出让模式。互联网法庭获批成立,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5个专业化法庭的城市。我市连续五年入选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苏州工业园区被联合国贸发会议评为“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全国唯一。

  经营主体活力巩固释放。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500亿元,我市在全国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一。新设经营主体30.9万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一。2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深入实施“育林计划”“参天计划”,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63家,其中境内a股217家、新增量位居全国第三。持续开展国资国企专业化整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苏州港管委会实体化运作。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减免涉企轻微违法行为罚款9亿元。

  区域一体化纵深拓展。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有力推进,苏州南站、水乡客厅方厅水院江苏馆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上海—苏州”科技集群首次跻身全球第五,与上海、浙江共建的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挂牌成立,与临港新片区共建长三角车联网,设立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苏州)创新研究院,昆山、相城区获评g60科创走廊首批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嘉昆太一体化扎实推进,示范区“联合河长制”、太浦河“沪湖蓝带”稳步实施。实现定点医院异地就医、定点药店异地购药、医保卡异地结算。南北共建、对口支援合作和东西部协作等工作成效明显。

  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淡马锡中新生命科学园等一批研发型、总部型外资项目顺利落地,19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占全省的三分之二。积极探索qflp、外资股权并购等引资新方式,实际使用外资69亿美元。中新、中德、中日和海峡两岸平台建设持续深化,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苏州自贸片区新增3项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中荷科技创新港正式启用,中国·沙特中心落户苏州,太仓招引德资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我们承办了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习近平主席亲自致信。成功举办了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中法文化论坛、中德环境论坛、中阿动漫产业论坛等重要会议活动。连续12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精耕细作提品质、优环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审批,入选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家试点。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92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3个、惠及居民3.8万户。加强毗邻区域、背街小巷等市容市貌提质升级,高架道路桥下空间持续改善。建成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252个,新增及改造绿地264万平方米。公布第二批237处历史建筑名录,创新推出“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22处古建老宅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活化利用,古城保护经验向全国推广。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区开街,同里、黎里、周庄和明月湾村入选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7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