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城市。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卫复审、无违建县创建等组合拳,做好“线乱拉”、背街小巷“脏乱差”等整治,下大力气治理路堵、违停、违建、毁绿等“顽疾”,彰显山城特色风貌。优化物业管理,住宅小区专业物业覆盖率达90%以上。逐步推进市政、排污、排水、环卫等运维管理新老城区一体化。

  繁荣城市经济。坚持把产业作为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支撑,围绕“产、城、人”融合,优化城区产业布局。鼓励“退二优二强三”,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招引落地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支撑能力;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夜间经济,谋划建设电商产业园,打造高品质消费集聚区。研究制定新一轮下山移民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入城定居。

  (七)聚焦三农建设,以“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

  推动农业特色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快推广“稻油”“稻麦”“稻药”等轮作种植模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和综合机械化率,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好“一味药”“一片叶”“一朵菇”“一棵菜”等“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片区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油茶全产业链,推进“两头乌”繁育中心建设。做大做强“好一磐”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加快实施“十库开源增蓄工程”,提高农业生产用水调蓄保供能力。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加快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全面实施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争创省级示范1个。建成“多彩台地·云上茶乡”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儒风桂川·康养花乡”县域风貌区,打造和美乡村先行示范片区1个,新增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个、特色精品村3个,创建省级未来乡村2个。持续开展农民建房服务管理,推进农村危房动态清零。

  夯实强村富民根基。实施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做活林地、宅基地、复垦地、流转地、存量用地“五块地”文章;持续推进“百团联百村”行动,完善县域“飞地”抱团模式,推动强村公司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行。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创新农村运营模式,加强“农创客”人才引育与农业产业升级联动发展;以“共富工坊”为载体,探索共建共富新模式,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八)聚焦绿色低碳,以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家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让绿色低碳成为磐安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推进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有序开发光伏、微风发电、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加快抽蓄电站建设,完成华电、浙能等农光互补项目,新增装机容量50兆瓦以上。统筹推进“6 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创成“低碳县”。加快“两山合作社”建设,推动森林固碳增汇,探索碳汇交易。

  推动环境整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抓好道路积尘、工地扬尘、工业废气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97%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每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2.6左右;深化“五水共治”,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用地分类管理,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提升工业固危废处置能力,探索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争创星级无废城市。

  加强生态修复。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全方位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质量提升1.5万亩,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3个;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力争列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储备库。

  (九)聚焦共建共享,以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不断将“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学前教育补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成效;深入实施“县中崛起”行动,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水平。推动特殊教育资源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迭代“表达教育”,擦亮县域教育品牌。

  深化健康磐安建设。深化医共体建设,健全完善符合山区特点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启动县人民医院三乙创建,完成县中医院二甲创建,建成投用冷水镇卫生院,做好双峰、盘峰卫生院项目前期,新增政府举办村级医疗卫生机构9个。深化合作办医,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县域就诊率达80%以上。探索建立“气象 中医药 医养”模式,推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建设。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赶茶场入选人类非遗“后半篇文章”,打响婺州南孔、玉山古茶场等传统文化品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内涵,建设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建成乡村文化特色馆5家、省五星级文化礼堂5家。实施“文艺赋美”工程,常态化开展文艺活动。完成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新建一批村社多功能运动场地、百姓健身房、足球场;办好国家和省级体育赛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创业就业帮扶力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00人、数字高技能人才100人。做实社保扩面,户籍人口基本养老、医疗参保率以及“金惠保”选缴率稳步提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家庭型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户以上,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00套以上。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户,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40张;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公园、友好医院、友好学校,加强孤独症等特殊儿童医疗康复救治。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做好自来水运维管理,改造提升单村水站29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3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