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在嘉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较好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谋早抓实、攻坚提效,保持了稳进向好的发展态势。全面落实国家、省稳经济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60条、贯彻民营经济32条等政策措施,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提质效,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62.5亿元、增长6.3%,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02.6亿元和632亿元,均保持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

  ——聚焦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主动作为、实干奋进,取得了争先创优的工作实绩。坚持以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列入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两化”改造全覆盖,夺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创金融改革、交通强市建设、外资招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做法在全省推广。

  ——聚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推进、整体提升,交出了惠民安民的民生答卷。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6%和21.5%,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圆满完成护航亚运会、火炬传递等任务,获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2个,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评估实现全省“十连冠”,由嘉兴整建制派出的援中非中国医疗队获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

  一年来,主要做了七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帮企业促发展,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坚持把惠企助企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政策引导保障作用,增强经济增长支撑。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开展暖企助企惠企行动,出台提振市场主体信心18条、稳定工业经济1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企业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分别下降3.4%、11.8%和8.9%,新增市场主体11.6万户。项目投资发力见效。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551”计划,116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海宁晶科新能源、嘉善兰钧锂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35个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新增重大项目能耗指标353万吨标煤、增长28.3%,争取专项债359.1亿元、增长44.2%,两次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在全省率先开展赴海外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承办全国贸易救济工作会议,获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业务,全市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出口增长40.9%,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54家,出口占全国份额创近六年新高。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智能装饰一体化发展、促进夜经济消费等政策,发放消费券3.3亿元,推出首批高品质工厂店27家,平湖成功创建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濮院时尚古镇建成运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6.8%和2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放心消费指数列全省第一。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智造创新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增长18.4%,对工业和信息化投入增长36.8%,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列全省第三,成功承办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建成投入使用,南湖实验室列入全国重点实验室,“乌镇之光”成为全省首个国家超算中心,晶科能源全球研发中心开工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设置率均居全省第一,全市研发投入强度3.5%、全省第二,在职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超过500名,每万从业人员拥有人才资源数列全省第三,嘉兴学院成功更名嘉兴大学。深化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承接落地省级高端装备产业基金和科创母基金,新增科创企业贷款400.5亿元、增长19.3%。“两化”改造全面推进。强化典型引领,细分行业推进,用好“学样仿样推广法”,实施改造项目3224个、节约用能36.3万吨标煤,带动制造业投资1041亿元,成为全省第二个制造业投资破千亿的城市,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12家,隆基绿能嘉兴基地建成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全市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220万元、增长14%,亩均税收37.5万元、增长13%。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深入实施“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在全省率先出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政策,智能光伏、精细化工、数控机床等6个产业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数量全省最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考核列全省第一档,质量强市工作获评全省a级,巨石集团获省政府质量奖,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全省第三,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和10.3%。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扎实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4家,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4%。

  三是突出交通强市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深入实施首位战略,开展上海·嘉兴城市推介活动,省际产业合作园建设等3个案例获评全省长三角一体化最佳实践。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完善。制定“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承办全国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12亿元、增长64.6%。杭海城际铁路西延工程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嘉兴机场、苏台高速二期、市域快速路等项目全面推进,鱼腥脑航道开通运行,京杭运河二通道建成通航,嘉兴港货物吞吐量1.4亿吨、列全省港口第二,集装箱吞吐量340.4万标箱、增长19.3%,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提升至75位。嘉善“双示范”建设扎实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列入国家创新型县和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试点,县域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获评全省改革突破奖,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落地示范区,方厅水院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嘉善复旦研究院正式开园,浙大智慧绿洲六大未来实验室全面运行,浙大二院嘉兴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步伐加快。深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建设,嘉兴综合保税区扩区、航空联运中心建设等纳入国家发改委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支持政策,金山—平湖产城融合发展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等平台合作持续加强,与上海黄浦区缔结友好城区,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35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