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在外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全县企业家、建设者以及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关注和支持长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仍需精准发力;区域协调发展仍需下足功夫;优质公共资源呈现紧平衡,公共服务短板仍需加快补齐。知不足而后进,我们将积极面对,勇于担当,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新一示范”战略定位、“三个强县”建设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拼经济、强能级”,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聚焦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丰新篇章。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兴县,构筑跨越发展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做强首位产业。围绕“1513”目标,实施“十百千”工程,全力支持比亚迪、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扩能增产,加快新佳通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强龙头。持续加强核心零部件企业招引,引导整车企业加快供应链布局,力争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支持比亚迪等企业在长丰召开全球供应商大会,进一步做大龙身。加快优信中国总部实体化落地、实质化运作,引进艾普拉斯乐来检测等后市场项目,打造高能级下塘汽车城,完善“一区六园”基础设施配套,常态化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需对接会,不断优化产业生态,进一步做精龙尾,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一县。
做大新兴产业。发挥先进制造业引擎作用,引导战新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力争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新增千亿企业1家、百亿企业1家。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推动新美光电、怡钛积等项目落地见效,扶持荣事达、志邦、双杰电气等做大规模,打造百亿企业矩阵。以合成生物为抓手,引进4个以上产业链项目,打造全省合成生物先导区、集聚地。抢抓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拓展低空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加快恒大江海、平光制药、通盛能源等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新增2家上市企业,为制造强县增势赋能。
做优传统产业。支持传统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突破400家,亩均税收再跨十万台阶。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行动,培育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争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个,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15家。
做实服务业。加快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聚焦企业最急需、最关键、最有条件的领域,建立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引育5a级物流企业,支持则一物流、国力物流做大做强,加快36家比亚迪配套物流企业实质性落地。建设北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进5个以上总部经济项目。大力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完善“四城”商业配套,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打造红莓谷、夏塘里、庐州天地等特色商业街区。紧盯乡村游,推动游玩在长丰深入人心,实现文旅重大项目“零”的突破。优化金融布局,全年引进金融服务机构1家以上。
(二)突出项目带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牢牢把握项目建设“生命线”,加强重大项目全链条服务、全要素保障、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重点项目跟踪调度,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精准招大引强。加快构建“投促 部门 国企 园区”“四位一体”大招商体系,按照投促抓总、部门协同、国企支撑、园区落实的原则,形成条块结合、统分有度的招商机制。围绕“三主三新”产业,“一链一策”建立定向招引机制,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等优势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大力开展产业生态招商,全年招引产业链项目20个,协议投资额200亿元以上。积极引导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新增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个。
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以先进制造业投资为重点,建立项目“实施库、熟化库、储备库”,推动287个省市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等政策窗口期,聚焦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全年争取各类债券额度100亿元。加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完善项目全周期监督管理,加强调度指导,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