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招商选资提质增效。明确目标任务,年内区级领导每人至少招引1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各街镇引进项目不少于10个,主要经济部门不少于5个,其他部门不少于1个。强化驻点招商,全年引进楼宇入驻类企业总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引进建设类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少于2亿元。完善项目信息库,注重从驻区企业、招商平台及长安区在外企业家中精准挖掘信息,全面拓宽招商“朋友圈”。便利外商投资,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年引进外资企业或项目3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00万美元以上。积极宣传推介,借助廊洽会、数博会、进博会等重大平台,打造以“常来长安”为主题的高品质专项推介5场以上。善于招大引强,深化央企对接合作,引进更多二三级机构,吸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长安。健全评价机制,确保招引项目亩均投资达到3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不少于40万元。完善考核制度,健全部门和街镇捆绑招商机制,以数据评先后、按成效兑奖惩,落实“月调季评”制度,半年一算账,年底总兑现。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招商知识、法律法规、谈判技巧等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推进消费供给提档升级。挖掘传统消费潜力,提振汽车等大宗消费,全年新增限上企业80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0亿元以上。培育特色商业街区,以南三条、勒泰庄里街为引领,加快打造一批地标式、网红式消费场景;完善商业配套,年内提升改造1-2条特色商业街;加大和平里商业街建设和招商力度,力争年内开门迎客。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定制、体验等消费规模,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国潮经济”[6]。持续激活夜经济活力,力争夜间销售额占比突破40%。继续用好消费券等措施,全年举办各类促销活动20场以上。激发“假日经济”“网红经济”消费活力,提升内需消费增长空间。倡导诚信经营,规范网络交易,争创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5家以上、市级30家以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础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发挥好房地产业对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二)向产业升级要质量效益,做强城市经济长安要扛重担、闯新路

  多措并举做优楼宇经济。实施“楼宇经济突破行动”,推动人才、产业、资本在商务楼宇内互动耦合、加速蝶变。要集群发展一批,结合产业功能定位,引导关联产业集聚,全年新增税收超千万楼宇3栋以上、亿元楼宇1栋以上。要招引落地一批,确保河北航信、邮储河北省分行尽早入驻办公,力争保罗集团、来酷科技等企业尽快落户。要新增建设一批,长安中心写字楼3月底前开工建设,瑞城中心、锦城商务等楼宇年内投入运营。要市场激活一批,“一楼一策”谋划产业、开展招商,带动一批总部企业加快入驻,全年招引亿元项目4个以上。

  多点突破做强现代商贸。稳步推进住宿、餐饮、批发、零售行业增量提质,培育壮大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以上。壮大电商经济,年内新增1个年交易额5亿元以上电商基地,培育5名三千万级带货主播,助推10家以上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交易。

  多管齐下做大园区经济。坚持规划为先,科学务实做好用地、环保、安全等各项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整体成片、分期建设;整合闲散地块、空置楼宇,谋划建设一批“微园区”,打造集生产、研发、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平台。坚持项目支撑,长安国际汽车产业园、云山科技产业园上半年开工建设,金属智慧贸易园、冷链产业园力争尽早落地。大力支持工业技改项目,抓好小升规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以上。坚持基建托底,统筹路网、管网、水网、气网、电网建设,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千方百计做实金融支撑。打造长安区“金十字”金融支撑格局[7],建成1座金融产业特色楼宇。成立“长安区金融服务联盟”,力争省金融服务平台覆盖企业突破1万家。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库,全年双向推送融资信息不少于2000条。量身定制各类金融产品,通过举办银企对接等措施,力争助企融资20亿元以上。积极培育上市企业,落实激励政策,后备库企业动态不少于10家,助力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三)向思想解放要服务提质,做优发展环境长安要勇担当、重实效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市场能够有效调节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外地行之有效的做法全面推广。持续提升政务效能,开展区域性“多评合一”,全面压缩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时限;推进社会主体免费电子云章,实现更多服务事项免证办理;对11类高频低风险审批事项,常态化实行远程勘验。优化商事登记,依托银行网点开展就近办、自助办,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便利企业开办,全面实行公章免费刻制、营业执照免费邮寄、换证短信免费提醒等措施,最大限度便企惠企。加强智慧税务建设,推动“非接触式办税”等精细化服务落地落实。改进服务理念,在办事平台、流程、服务等方面大力实施“微创新”,在全市率先推出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便民利企举措,“以点带面”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打造有求必应的重商环境。强化包联帮扶,帮办企业围墙内的事,包办企业围墙外的事,全心全意提供优质服务。强化用地保障,新增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强化政策惠企,删繁就简、条条干货,确保企业能明白、快落地;邀请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定期评估实施效果,适时调整延续,确保各类惠企政策更“接地气”、更可持续。强化作风建设,落实“4 1”责任体系,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92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