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招商引资。树牢“全民招商”理念,统筹招商资源,强化招商平台企业和“集群注册”平台管理,综合运用“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以赛招商”等多种模式,完善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机制,拓展招商渠道,引进一批高、新、强、优项目,新增市场主体保持在1万家左右并持续提高有税率。加大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力度,准确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数据分析,提升企业落地实效。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完善财源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落实区级财源建设评估、考评办法,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文旅建设,加速提档升级

  贯彻落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强化文旅产业龙头作用,着力打造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促进文旅融合联动。擦亮三张“金名片”,用好长城文化、世园文化、冬奥文化,加大“美丽延庆 冰雪夏都”城市品牌宣传推介,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完善旅游基础建设,改造升级百里山水画廊、四季花海等景区景点,提升乡村旅游载体功能,推进全域旅游示范乡镇提质增效,促进精品民宿规范有序发展,丰富“北京礼物”等文旅产品创意。创新引入新兴业态,统筹办好长城文化节、北京国际花园节、冰雪欢乐季等品牌活动,举办10场以上国家级赛事活动。做精元宵节、端午节等特色活动,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文旅供给产品内涵和游客体验品质。

  促进资源整合联动。依托八达岭长城、世园公园、奥林匹克园区等重点资源,积极举办高水平的品牌活动、展览会议、国际赛事,打造一批“小而精”展会活动。以八达岭文旅集团、世园公司、国家高山滑雪公司为重点,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组团发展,形成“四大主题”旅游景区。促进“旅游 ”融合发展,联合开发“春骑行、夏露营、秋健跑、冬冰雪”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和项目,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联动全区旅游资源,促进全季候、全区域旅游共赢发展。

  四、聚焦园区建设,夯实发展能力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挥延庆园聚集企业、承载项目、推动发展的主平台作用,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培育经济增长极。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挖潜、提质、增效为主线,落实中关村延庆园城市设计方案,优化产业空间资源供给,提升集中连片发展水平。构建“一园两区”创新发展格局,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际体育(冰雪)产业示范区”。推进低效产业用地“腾笼换鸟”,盘活京仪绿能、雪润羊毛衫厂等闲置土地和厂房。推动无人机创新园二期、绿色云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与八达岭机场合作,不断拓展产业承载空间。完善园区电力、道路、管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做精做强特色产业。坚持“专、精、特、新”发展思路,聚焦四个重点培育产业,围绕产业强链补链,推动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入库落地。加快航天时代飞鸿项目进度,建设延庆无人机低空航路,发挥龙头企业“链长”作用,带动无人机上下游企业集聚。积极建设体育文化综合体,提升中关村(延庆)体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水平。以国家农业科技园为统领,加快中关村现代园艺产业创新中心、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创新孵化基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独角兽”、央企及其子公司等重点类型企业引进力度,园区新引进企业不少于1000家。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中关村延庆园改革发展提升方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筑基扩容”“小升规”“规升强”三大工程,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等系列支持政策。建立应用场景征集和发布机制,聚焦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标杆性应用场景,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施“一企一策”服务措施,支持三吉利、中泰邦等重点传统企业提质升级,推动注册型企业实体化。完善住房、教育、医疗、商务等公共配套服务,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园区。

  五、紧抓“三农”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深入落实《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聚焦年度目标和长远需求,不断夯实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基础。

  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围绕稳产保供目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5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8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加快“黑六”核心种猪场等重点项目进度。实施北京市“十百千万”休闲农业项目,深化“妫水农耕”品牌建设。发展林下经济,鼓励中药材、蜂业等产业发展,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造“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网红路边网红村”等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建项目,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家庭农场。

  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施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规划纲要,累计完成300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创建一批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增强美丽乡村风景线吸引力。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优秀示范村庄,打造1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杆。加强宅基地管理,规范宅基地审批,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完善服务“三农”和农村电商的快递末端网点,健全区、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以点带面建立村级议事协商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加快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民增收措施。发展绿色产业吸纳就业,开展订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一村一策”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能力。激发“三块地”活力,深化“村地区管”,探索以点状供地、经营租赁、盘活置换等方式发展农村新业态,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42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