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争当中医药产业领跑者。支持广誉远争当省级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动黄河中药、元和堂等企业发展壮大,通过靶向招商力争引进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落户,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提升广誉远核心产品竞争优势,打造“龟龄集酒”中高端养生酒第一品牌,争当全国精品中药领军者。发挥山西省中药材集团龙头引领作用,启动中药材产业园(二期)工程,贯通上下游、打通产供销,加快构建“育、种、植、采、加、储、运、销、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4.增强食品行业竞争力。推动鑫炳记自动化生产线、荣欣堂老作坊建成投产,力促海玉食品、南方黑芝麻饮品增产达效,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怡园酒庄、如燕酒庄优化品牌运营、拓展内涵外延,形成全国知名的集种植、酿造、酒庄和特色旅游为一体的红酒特色产业聚集区。建立以源德味央厨为核心的“农户 企业”供应链,完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加快抢占预制食品新高地。

  5.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新建100座5g基站,累计达到700座。搭建农高区智慧园区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探索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有机旱作试验示范基地等园区数字化运营管理。立足智能制造领域,鼓励众德天和在ai质检、共享ems平台等方面与阿里云合作开展数字化应用,力争玛钢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0%以上。

  (五)全力兴文旅、拓渠道,塑造三产服务“新优势”。以全市百公里晋商文化圈百科全书“双百”工程(24)为契机,推动“旅游 ”“ 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努力把三产服务业打造成全区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1.提质培优文旅资源。布局“一轴两翼”(25)发展格局,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扩大太谷文旅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壮大“一个龙头”。定位“明清风韵,晋商之都”目标,按照5a景区标准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工作,完成古城南大街立面整治、店面修缮、院落修复,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动三多堂、孔祥熙宅园等知名景点,探索市场化运营方式,建成“行走太谷,读懂晋商”古城大院核心景区。打造“两条线路”。串连田园东谷温泉度假小镇、广誉远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孟母养生健康城等景点,打造中医康养度假线;依托象峪谷神农世界、文化产业园、鑫炳记非遗文化园等“农旅十八景”,打造农旅休闲精品线。整合“三类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挖掘非遗、民俗、红色革命等文化资源,丰富研学游、沉浸游、演绎游等业态资源,统筹美丽乡村艺术节、民间社火展演、孟母文化节等节庆资源。借助新媒体平台,讲好太谷故事、树好太谷形象,带动全域旅游矩阵成型成势。

  2.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开展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大宗产品进社区、进乡村促销活动,加快培育电子产品、健身休闲、文娱旅游、养老服务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繁荣御锦新天地、家家利购物广场“两大商圈”,打造金谷广场、古城南大街、农大新晨曦、信院太谷里“四大特色街区”。发挥乡村e镇“四大中心”(26)作用,完善城乡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力争电商年销售额超3亿元。

  3.坚定扩大对外开放。做强玛钢、炭素等优势出口产业,推动24户外贸企业稳步发展,鼓励30户玛钢企业开展委托代理出口业务,力争年出口额增长10%。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厦洽会等各类展会,主动承办省市农博会,继续办好玛钢交易博览会,展会融合,以会促贸,让更多太谷的名优特产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六)全力抓机遇、补短板,涵养魅力太谷“好气质”。抢抓太谷规划进入太原都市区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1.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配合推进太太路快速化改造,实施太太路南延工程(“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西山底至黑峰段),助力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中轴线”(27)全线贯通。启动北部新城、纬十六路建设,加快北向延伸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集中供热城乡一体化、太谷西220千伏变电站等重点项目,优化完善水电气暖等配套管网。完成西苑公园扩容提质工程,在金谷广场、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新建公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精心妆点省城“后花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数字城管平台年内投用,着力解决多头管理、衔接不畅等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以更加靓丽的颜值、更高品质的环境、更具内涵的气质,吸引更多企业、项目、人才同筑“金谷梦”,共创“好未来”。

  2.协同攻坚污染防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守护蓝天。深度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破解夏季臭氧、散煤清零、扬尘污染“三大顽疾”。开展炭素、砖瓦窑行业深度治理,支持恒达焦化整体升级、玛钢企业争创a级,完成空气质量综合排名退出全省倒10、pm2.5下降10%的目标。守护碧水。紧盯“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乌马河、象峪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入河排污口和城乡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谋划第四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确保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守护净土。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工业固废综合治理,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两个百分之百”。河湖长、林长、田长“三长”联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3.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控“两高一低”项目(28)和企业不合理用能,保持全区煤炭消费负增长。继续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动国赣、大唐等5个项目当年建成并网。推广甲醇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完善甲醇加注站等基础设施。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七)全力促改革、聚人才,激发振兴升级“源动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动力,不断塑造新动能、彰显新优势、构筑新胜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54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