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就是突出“两个重点支撑”,即:开发区能级提升和工业改造提升。

  一是以强化园区平台建设为重点,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抓能级提升。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行动,抓住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契机,加快推进“腾笼换鸟”。对停产、半停产企业,有序清除置换;对亩均税收不高的企业,积极帮扶引导。抓有效投资。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领办代办、“一管家三晾晒”等机制,年内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5个以上。抓科技创新。实施5g 工业互联网工程,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重点企业全方位、全链条、系统化技术改造,加快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年内滚动实施技改项目2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新增上云企业50家。抓服务保障。持续完善科创、融资、办事平台,搭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数据资源、应用融合、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生活配套服务保障体系,再打造一批竞争力强、低成本化的特色产业园和专业产业园。

  二是以工业改造提升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示范。做好康仙庄产业园后续工作,鼓励引导受灾企业入驻,加强园区管理运营,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打造淀区企业外迁示范项目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标杆。抓重点。统筹考虑东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入园发展,并逐步带动全域微型工业园建设,引导规范企业个转企、小升规,退城入园、退村入园。全年力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抓推广。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按照老旧工业区改造、盘活低效用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淀区企业外迁“四结合”的思路,加快推动5个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全力推进9个主题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聚合整合。抓管理。规范企业管理,加快搭建霸州市企业监管服务数字化平台,提升监管服务效能。规范土地管理,紧盯用地审批等关键环节,坚决遏制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规范项目管理,实施资金、立项、招投标、施工、验收全流程监管,提高项目建设质效。抓招商。深入开展“一回归双百家”活动,强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提升招商实效和签约落地率。全年开展招商活动260次以上,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不低于140个,在谈项目转化率不低于45%。

  “3”就是做到“三个关键发力”,即:灾后重建与和美乡村、城乡建设与发展环境、秩序重建与安全底线。

  一是抓好灾后重建与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实施灾后房屋重建。深入推进d级危房拆除清理后续工作,持续做好灾区b、c级房屋常态化监测。组织开春房屋重建工作,加大建材保供和指导帮扶力度,全力保障群众安全顺利建房。扎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用好上级支持政策,围绕河道治理、蓄滞洪区治理、市政建设、民生项目等重大工程,积极跑办对接,力争更多纳入国家计划盘子。对纳入计划的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做好要素服务保障,确保如期开工建设。对灾后重建和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三备案一监督”机制,确保依法依规、公平公开推进。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一方面,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日常巡查机制,另一方面,抓好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好“门前三包”和垃圾一体化考核,防止出现问题反弹。同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发动全员参与,带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和美乡村。做好企业群众纾困帮扶。持续开展“走访解促”活动,及时帮助受灾企业、商户解决困难,支持稳定生产、更好经营。加强因灾致贫、返贫动态监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二是抓好城乡建设与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夯实“双城双业”总体布局。在东部区域实行“以产带城”模式,从集约节约、创新创意、数字赋能、产权结构调整等角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借助老旧工业区改造,实现优质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资源向园区聚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通过嫁接改造、联合重组等方式形成一批规模化企业,根治企业布局“散”“乱”问题,腾出空间引进高端优质项目或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区域实行“以城带产”模式,借助r1快线和京雄高铁等交通枢纽优势,吸引企业进驻,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同步挖掘地热资源、文旅资源,依托京津雄市场形成新型服务业发展高地。科学合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前期运作上将市区纯收益地块、贫瘠地块、城中村地块按照投资回报率进行科学评级,统筹安置任务、产出土地、承担功能进行分配,做到分级出让、整体平衡、滚动发展。在开发建设上对基础配套、功能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统筹资金管理,将霸州区域文化特色、城市配套功能、生态水系建设等有机融入各地块、各街区规划,做到特色鲜明、相互赋能、功能互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抓好“三个一体化”。抓交通一体化,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和老旧道路修缮,突出抓好危桥改造,全力打通城市断头路,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顺畅;抓给排水一体化,推进城乡排水管网一体化建设,着力解决不具备入网条件村街问题,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管网全覆盖;抓降碳减排一体化,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优化企业生产、群众生活清洁能源应用,精准分类实施光伏、风电项目,探索运行“钟摆式”氢能重卡货运,优化调整全市能源结构。加快推进软硬融合,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拓展“依规办事不求人”机制,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保障群众办事简便顺畅。严格规范收费和执法行为,对企业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实行“免打扰”。加大群众反馈问题查处惩戒力度,坚决打通“中梗阻”。深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实施柴油货车、臭氧等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加强大清河、中亭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整治行动,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重点领域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努力做到指标指数与群众生态感受相统一。加快推进供需融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谋划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全力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项目。持续稳岗拓岗,突出抓好大学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培训。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困难群众。精准落实廊坊教育“十条”,谋划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持续巩固“双减”成效,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紧密医共体建设,扎实做好廊坊四院新建等工程,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深化文体惠民,建设文化中心、体育公园,发展台球产业,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高质量的文化体育休闲供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文化根脉,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4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