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构建与基础研究相适应、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高品质消费供给满足和创造新需求,以首善标准打造“怀柔服务”品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提升“1123”产业发展能级

  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发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作用,建设中国技术交易所怀柔科创中心,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落地。支持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和验证评价中心、微纳加工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加快“金融驿站”建设和金融服务机构集聚,推动中科合成油、思睦瑞科、祥瑞生物、国合通测、德风科技等企业上市。

  打造战略性基础产业集群。坚持把科学城建设过程作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聚焦国家关键部件及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重点支持掌握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承担北京市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任务,拓展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应用场景。推动赛微电子6/8英寸mems生产线运行,加快国科光芯、中科飞鸿、中科风云、中科飞龙等项目落地,形成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群。

  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生态。围绕科学研究方向,激发源头创新内生动力,开辟生命科学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赛道。重点发展全链条核药、新型疫苗等细分产业,推动康泰医学总部、新生巢创新中心、ivd医疗器械园、阿迈特医疗器械、华夏源干细胞等项目落地。重点发展新型储能、轻量化材料等细分产业,推动惯性与声学传感等工程研究中心竣工运行,加快中固时代、中储国能、粤海金等项目落地。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强智能智造汽车产业集群,推动欧曼新能源智能化升级改造和延锋彼欧汽车装配基地(二期)投产,加快福田戴姆勒车架零部件底盘车间建设,完成新泉志和研发制造基地选址。推动都市工业提质增效,加快玛氏、丘比、裕农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怀柔奶制品加工基地、月盛斋和六必居研发中心建设,实现双合盛啤酒项目达产。

  (二)增强特色产业空间承载力

  制定《怀柔区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推动《中关村怀柔园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批复,实现园区从7.11平方公里扩充至21.73平方公里,形成“1 1 n”特色产业园区。实现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城市客厅ab地块等园区竣工投用,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基地(一期)、中国机械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二期)开工。持续推进雁栖经济开发区产业空间收储,有序进行庙城、北房、杨宋土地整理,不断扩大优质园区规模。

  (三)培育融合发展新型消费模式

  构建科普研学、影视文化、生态休闲、农业体验等“慢生活微旅游”消费场景,打造燕城-顶秀美泉-创新小镇时尚打卡地,推动京北大世界、青春万达广场等传统商圈提质升级,深入挖掘本地特色饮食文化,发布美食消费地图,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争取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30家。鼓励“双合盛”等老字号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开展直播探店、线下体验活动,焕发老字号新活力。

  (四)打造更有获得感的营商环境

  积极融入“两区”建设。落实好《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用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国家自然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市科委研发专项资金等市级政策,升级《关于支持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若干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计划。

  强化产业政策创新集成。用好北京市“京策”平台,构建“1 n”区级产业政策体系,制定《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商务领域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精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若干措施》等区级政策。用好《关于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做好政策宣贯工作,完善“1 1 1 n”服务包机制。深化财源建设,实现全程督办,形成服务企业发展合力。

  三、加快美丽怀柔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一)厚植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深化“0.1微克”行动,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治理,狠抓扬尘精细化管控。统筹推进“三水”保护,持续开展密云水库上游区域及两市三区水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实现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和总氮消减。强化土壤污染风险源头管控,加强“三地”共管,开展怀北、九渡河矿山生态修复。

  全力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推动实施水环境提升、森林生态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等工程,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实施怀柔区gep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启动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修编。

  打造共建共享的绿色家园,探索建立“双碳”指标体系,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开展企业绿色绩效评价和无废园区建设,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粮食、蔬菜、生猪等生产任务。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推动集体经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鼓励农民绿岗就业,盘活闲置农宅。加大支援合作力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4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