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控:推进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技术应用,完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基层高血压规范用药技术培训,提升家庭医生高血压随访管理能力。县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建立高血压社区管理团队,有效实施社区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措施。
结核病防控:规范社区管理,严格执行传染期隔离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门诊工作,强化耐药性监测,提出有效对策,提高结核病发现率,强化结核病病人追踪管理,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8%以上,学校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100%。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门诊工作,强化耐药监测,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达到92%以上。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结核病全程精准管理。
4.加强养生庆元品牌建设
(1)优化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先导工程,完善卫生健康系统平台建设、政策优化。进一步规范和简化社会办医审批流程,积极推动土地、税收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政策。配合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体系,推动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引进医学高端人才,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提升医疗技术支撑能力为核心,推动公共服务技术社会化,加强第三方卫生检验、检测和评价机构的建设。
(2)培养市场化康养服务产业。围绕“寻梦菇乡、养生庆元”,以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林下中草药经济发展为基础,布局康养产业。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浙东地区康养产业规划与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康养从业人员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康养医学服务的政策体系。落实社会力量进入医养领域的各项相关政策,推动医养康养服务在社区、机构深度融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3)大力发展养生保健服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领域,提供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按摩、传统运动、情志调摄、中药保健等服务。制订出台社会化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条件、服务规范等,并加强对此类机构的监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pg电子官方的技术支持。积极培育面向社会的健康服务评估、评价、咨询等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引导支持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机构向提供全人全程、连续综合服务的健康管理组织转型。加快发展医养、医健、医旅、医体等融合型服务。支持建立健康产业基金,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
(二)高效率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坚持“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促进均衡、提质升级”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动员社会资源,统筹规划县域卫生健康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引导紧缺专科资源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水平与质量,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1.优化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资源配置
(1)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设省市县互联、机构互通、数据共享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和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应急指挥、监测预警、联防联控、精密智控、平战结合、“三情”联判联动、医防融合等机制。完善分级分类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和动态调整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技术指南。健全监测预警、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公共卫生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达到90%。强化乡镇(街道)政府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主体责任,健全村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网络。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性疾病监测哨点布局,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基层哨点。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景区民宿等区域建设“五分钟社会应急救护圈”。提高县域紧急医疗救护应急响应能力,达到车载化、帐篷化、信息化、自我保障化的要求。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组建标准化卫生应急队伍。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机制,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建立一支反应迅速、业务过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2)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响应及时、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完善救治网络。县人民医院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感染楼,合理扩增重症监护、传染病床位,着力加强重症、呼吸、麻醉、感染等专科建设,强化检测诊断与综合救治能力,提升医防协同与医疗救治水平。制定县中医医院改造方案,确保发生重大疫情时具备快速腾空、收治传染病的功能。规范设置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诊室)、隔离病房等,预留改造提升扩容空间。加强传染病救治资源配置,建立平战转换机制,科学配置技术、设备、物资等。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应急资源预征预储和战时联保联供制度,建立大型场馆、重要物资、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应急准备与征用机制。建立应急状态下的资源调集机制,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和效率。
(3)推进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实施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建设。依据核编标准合理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加强人员力量配备。探索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专业技术人员准入标准,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推进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完善业绩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推进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及采供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推进庆元县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院)建设。到2025年,精神科医师数提升至4名/10万人。建立健全采供血服务体系,提升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强化无偿献血服务网络,不断提升血液保障水平。
专栏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基本检验检测设备提档升级,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处置、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能力建设。着力增强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能力,建成鼠疫等疾病的国家级防控示范区。完善基层医疗救治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服务网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交流调动机制,通过人才引进、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择优录用等方式,加快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2.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
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等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与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布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竹口中心卫生院、隆宫乡卫生院、百山祖镇卫生院、五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改造、新建、迁建工程。修缮荷地中心卫生院、举水乡卫生院、新窑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工程,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形成以村卫生室为主体,巡回医疗、远程医疗等服务为补充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共体模式下乡村卫生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和多渠道补助机制,拓宽村级卫生人员补员渠道,实行村级卫生人员“县招乡管村用”的柔性用人机制。到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配设备配置率达到100%,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到90%,每个政府(集体)办村卫生室至少拥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
3.优化社会医疗服务结构
扶持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以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为引导,重点引育中医、精神疾病、康复、妇幼等紧缺型的专科资源与高端医疗服务资源。引进社会办医疗机构1家以上,提升短缺专科服务的供给水平。积极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参与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建设,引导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齐基层网底建设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