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进节水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展重点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增效示范,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种植业、畜牧业节水模式,科学完善农业生产节水措施,合理安排耕作和栽培制度,推广雨水回用、节水灌溉和自动饮水、污水处理回用、循环养殖等节水措施,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有效促进地区用水结构优化,加强农村生活节水。

  加快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实施以高耗水行业为重点的节水技术与工艺改造,以余压余热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等技术为重点,对钢铁、印染、造纸、数据中心等高耗水行业进行全面改造,推广节水先进技术产品,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加快国家级、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工业园区采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推进规模用水和集约用水,形成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污、高效益的运行方式。

  4、开展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开展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深入实施河(湖)长、湾(滩)长制,科学合理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巩固开展瓯江干流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云和湖、小溪流域等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清淤清障,开展沿江沿岸砂石码头、网箱养殖、住家船等综合整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积极推进水环境生物修复保护,加强对河流、湖泊、溪源、高山湿地等重要湿地的保护。严格控制滩涂围垦开发,按照湿地淤积增长的速度考虑围垦的规模。加强生态流量测算以及生态水量控制,健全生态流量下泄监管机制,做好河流生态流量与电站发电取水量的平衡。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城乡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规项目并全部清理到位,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严格监控水源地上游化工、纺织印染、皮革和重金属制品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重要湖库入湖(库)主要河流逐步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确保上游来水水质达到功能要求。

  加快河湖水库连通工程建设。建立河湖水库等水域之间的联系通道,增强径流调蓄能力和供水调配保障能力。根据丽水市水资源条件、河流水系分布和工程布局特点,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河道、渠系为主要输水载体,建设一批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使丽水逐步成为拥有水域宽广的江河湖泊、相互联通的水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环境。

  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和综合治理。加强全域生态流量智能化监测,建立河湖健康监测与评估制度。根据重要河湖的类型及其水功能区划,研究建立河湖健康指标体系,客观反映河湖水量、水质、地貌、动力条件和生物状况等。加强对重要河湖健康指标监测,开展河流健康的动态评估,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

  5、推进水生态景观建设

  建设城乡标志性核心水生态景观区。把南明湖及生态河川水利风景区建设为长三角区一流、体现丽水文化特色的核心水景观精品。打造瓯江河川公园,着力将瓯江绿道打造成为浙江大花园的核心品牌、瓯江河川公园的先行工程、世界一流的滨水绿道。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千年古堰通济堰为载体,挖掘古堰、古塘、古渡等水文化遗迹,实施好溪堰、丽阳溪等水生态景观建设。推进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创建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力争把望东垟、大仰湖高山湿地建设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设瓯江沿岸水景观主轴线。江岸滩地建设以开敞性的公共绿地和防浪林为主,适当增加亲水性、文化性、娱乐性的设施,沿岸建筑群根据沿江向两侧腹地由低到高梯级延伸的格局来规划,保护城市轮廓景观线,逐步形成视觉开阔,江、城,水、镇相映的现代城乡水生态景观主轴线。将堤防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实施堤防绿化,堤内种植防浪林,土堤身护坡植草,堤外种植观赏草木、花卉,进行“江岸”亮化,对江滩进行综合整治,逐步建成以绿化为主格调的滨江风景带。

  建设湖泊、库区、湿地水生态景观带。根据不同水体的特点,力求一地一特色,每处有亮点,在中心城区形成风格各异的湖泊水生态景观带。完善滨水空间体系,串连沿河景观,打造出融合水上观光、商务接待、茶憩小点、文化演艺于一体的水景观工程,切实发挥水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灵魂作用。逐步使丽水成为江河湖泊水体洁净,沿岸水景观靓丽的现代水生态宜居城市。

  (四)积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

  1、实施水经济品牌化战略

  基于支撑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水产业和优势水产业,挖掘丽水传统地理标志品牌和产品的特殊性dna——特点(differences)、性质(nature)和属性(attributes),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地缘优势,打造由“区域的地理名称”和“产业名称”相结合的丽水产业特色品牌,实施丽水水产业品牌化战略,构建区域产业品牌伞,强化区域内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接受度,聚合区域产业内部众多中小企业,聚沙成塔,将区域产业品牌伞越做越大,形成良性互动。具备条件的产品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围绕丽水“水经济 ”核心品牌,引导行业协会、示范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推动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争取国家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对整个区域产业深层的价值,在市场中运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假冒、滥用相关标志的行为,增强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探索创立“产品分级制度”等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法律体系,构建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壮大水产品品牌的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实行产品质量全程严格控制,促进产品持续发展。

  2、挖掘丽水地理标志水经济品牌

  把地理标志品牌作为区域水经济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挖掘和掌握地理标志保护资源,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天然品牌化、区域性优势,培育新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推动市场对地理标志品牌的认知与认可,促进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将天然饮用水、茶叶、中药材、渔业等特色产业列入培育计划,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快建设“丽水山耕”生态产品研发平台和核心产品库。加快华东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类、药用植物类、生态修复植物类等种质资源库建设。结合循环低碳试点工程、省级静脉产业示范城市试点、华东药用植物园、食用菌精深加工孵化园等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引导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集约高效利用,充分发挥产业将聚集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挖掘和掌握地标保护资源。积极推动磁动能、氢能领域以及其他绿色能源领域的市场化开发,培育产业聚集区、华东绿色能源基地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围绕特有的剑瓷、灵芝、石雕等文化,结合历史、人文传说、诗词歌赋、论文、图片等史实资料,挖掘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围绕丽水廊桥,“双子塔”,“应星楼”等文化地标,结合文创、生态农业、水养殖等产品,发挥地标品牌效应。

  3、打造企业知名水经济品牌

  打造“水经济 丽水山泉”品牌。结合丽水市水源条件,挖掘披云山、黄连坑等地丰富独特的优质天然山泉水,宣传饮用水优质指标,引导天然优质饮用水企业向重要水源地或产业基础发展较好的区域聚集,形成以饮用水龙头企业引领、包装、物流等多个服务行业并举发展。以产业转型提升为核心,提高丽水天然优质饮用水品牌的竞争力,建设“丽水天然优质饮用水”国家地理标志,争创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新建(或扩建)商品水厂,全力在长三角消费市场中拓宽渠道,扩大披云、哇哈哈等品牌市场,特推出饮用天然水、矿泉水、直饮水、苏打水、泡茶专用水等优质产品,积极培育高端饮用水产品,开发具有水生态资源优势的区域特色饮品,提供便捷的商用饮用水和企业定制水服务,适时引入全国瓶装水市场龙头企业,打造丽水优质饮用水品牌,通过权威机构检测,标注水产地,逐步形成统一标识,主动宣传丽水好水的综合指标,推动高端、健康的功能水开发利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