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做强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做活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做优思政教育资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传承‘垦荒精神’等红色基因,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建立“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职业院校事业发展各环节各领域的评价。
专栏7 德育品牌建设行动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四史”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鼓励职业院校围绕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实践基地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等创建德育品牌。到2025年,培育1-2所国家级“三全育人”典型学校,4-5个国家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遴选30个国家级德育特色案例和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8.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扩大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支持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组织联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推动职业院校“课堂革命”,打造校内课程、云上课堂、企业课堂等多形态的课堂样式。全面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强化实践教学,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实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达标计划,加强中职专业核心技能检测和文化基础知识检测。坚持以赛促学,完善市校两级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竞赛体系,支持职业院校承办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
专栏8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着力构建“中—高—本—硕”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长学制一体化培养作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通道,有序推进中职与高职“3 2”、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 2”贯通式培养,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遴选优质中职学校试办中高职一体的新型学校。落实中高职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为台州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到2025年,培育形成1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样板,培养15个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9.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攻坚行动,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程对产业需求的适应性,以课程改革推进“三教”改革。做好高职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和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统编教材统一使用工作。鼓励职业院校使用国家级和省级规划专业课教材,鼓励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编写特色校本专业教材。建立健全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教材。
专栏9 课程改革攻坚行动
落实课程育人,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加强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将职业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推进课程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探索完善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加强培训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建设。到2025年,建设10种以上国家级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50门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
10.深化国际开放合作。支持职业院校融入“一带一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支持职业院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通用证书,开发符合国情、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鼓励职业院校联合泵阀、智能卫浴等特色优势产业,研制行业技术标准和教学标准,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携手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争取一定比例的国际学生。拓宽职业院校教师海外培训渠道,提高具有海外教育培训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支持职业院校参加、承办国际技能大赛。
专栏10 “一带一路”伴随行动
开展“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鲁班工坊”“丝路学院”,为台州企业“走出去”培养本土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输出职教标准和职教资源,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1.打造高水平管理队伍。完善职业院校校长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和管理干部选拔。建立常规化的培训制度,落实国家和省级培训任务,实施职业院校校长(院长)和中层管理干部培训项目,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管理队伍。
12.提升师资专业能力。深入推进师德师能长效机制建设,坚持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切实做好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搭建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交流平台,发挥行业企业的重要作用,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校企双主体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联合温州做好“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联合有基础的企业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创造条件支持教师提高技能等级和学历层次。鼓励职业院校整合多种资源,组建培育多领域的结构化创新团队,遴选学校管理、德育和思政课教学以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10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专栏11 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
全面加强职业院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重点培训职业院校80名校长(院长),重点培养100名专业(群)带头人,200名专业骨干教师,300名中青年教师,培育40个教学名师(名技师,名班主任)及工作室、30个教学创新团队。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90%以上。
13.推进人事制度创新。鼓励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建立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绿色通道,鼓励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双向流动,支持职业院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推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分配制,深化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优先推荐具有行业企业从业经历的专业课教师晋升。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在国有净资产不减少的前提下,经批准后绩效工资总量最高可上浮50%,学校内部分配应向一线教职工倾斜。
(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4.落实职业教育培训任务。积极推进职业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政府统筹、主体多元、社会参与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职业培训“两清单一指数”制度,持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推进创业培训。支持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大学建设,与龙头企业共建面向行业的职工培训基地,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支持建设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支持建立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交易制度,推进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至2025年,实现优质职业院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年均14万人次以上,年均入选省级职业培训标杆学校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