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杭州科技发展新使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擦亮创新活力之城品牌、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战略导向,持续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人才管理服务数字化变革,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提升完善人才集聚、创新活跃、创业便利、支撑有力的创新创业体系,促进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模式,率先建成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范例。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牵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改革为动力的工作方针,深化科技管理与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的创新机制,加快推进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在主体培育、平台建设、队伍培养、成果转化、创业服务、评价激励等方面先行先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在杭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中介协同的区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政策和统筹财政投入相结合,赋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更大科研自主权,更好发挥改革突破作用,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坚持重点突破。贯彻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方针,把握科技前沿发展态势,聚焦国家科技创新重点目标,立足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整合统筹各方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构建区域特色新型实验室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研究基地;组织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与产品,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协调发展,培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数字赋能。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数字化变革,以满足各类科技人才的政务、事务、服务需求为导向,健全科技人才“管”和“服”紧密结合的全域智慧、整体智治体系。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主体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竞争力为导向,打通人才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发展通道,构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杭州新一轮发展的新引擎。

  ——坚持开放提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强与中心城市、创新城市及对口帮扶地区科技协同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和长三角创新链,建立开放创新格局,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 ”、生命健康、新材料创新高地和全球科技创新人才蓄水池。科技创新在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生态优化、技术攻关、转化应用等六个方面争创一流,充分展现“头雁”风采,实现重要科技创新指标倍增提高。建成区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比较完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等特色领域科技创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有效引领、支撑新时代杭州高质量发展。

  ——创新平台提能造峰。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成为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及基地、省实验室和国家重大基础科研设施建设,建成国家级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00个以上;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0个,其中培育国际一流水平研发机构5家以上;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1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争取达到4.0%。

  ——创新人才集聚裂变。全面推进高峰人才引育行动、专项人才引育计划,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35万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85人以上,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引进海外人才1.8万名,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0个,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2%。

  ——创新主体倍增提质。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每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支持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省级创新联合体10个,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000家,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6%。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5个,新增上市科技企业60家。

  ——科技攻关重点突破。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5家,每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研发项目100项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突破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和特色优势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50项以上,技术交易总额超800亿元,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3000件以上。

  ——创新产业力争翻番。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取得新成效,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

  ——创新生态争创一流。以数字化变革推进国家、省级高新园区、“双创”基地、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市域全覆盖,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0个以上,国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0个;设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杭州创新基金,引领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市创投引导基金,建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合作基金300支以上,持续擦亮科技和金融结合“金名片”。

  表2 “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20年 2025年

  科技投入 1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预计3.5 4.0

  2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6.24 10

  3 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1.86 2.6

  4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 - 高于固定资产投资

  5 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率(%) 14 ≥15

  6 市创新基金(亿元) - 1000

  科技人才 7 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285 335

  8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人/年) 178 ≥185

  9 科技领军人才(名) - 1000

  10 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数量(支) 46 100

  11 引进海外人才(名) - 18000

  科技载体 12 国家级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个) 80 ≥100

  13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个) 48 ≥70

  14 国家、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个) 79 10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