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1. 构建种业发展体系

  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登记。围绕五叶香丝瓜、姜堰紫荷芋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组织实施种业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强化育种基础研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促进优势种质资源利用产业化。聚焦粮食、畜禽、水产和果蔬等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以现代种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建立以市场化为引导的种子种苗推广服务体系。到2025年,主要农产品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体系基本建立,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建设5个规模化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种畜禽良种品种覆盖率达到85%,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种子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种子质量综合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 强化科技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体系建设,积极在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吸收引入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等技术人员,加快培育高水平农技推广与服务团队,加快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效率和产业创新更新速度。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突出绿色技术集成推广,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监管制度,形成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到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4%。以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基础,以各类企业、农民自办的专业性服务组织为补充,全面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进一步优化拓展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功能,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试点3~5个。构建技术为生产服务、主体为农业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巩固“放心农资”经营网络全覆盖工作成果,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综合功能,“十四五”期末,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5%以上。

  3. 强化物质装备体系

  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基础上实现提档升级,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进一步补齐小麦机播、油菜机种和机收等短板环节,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以上。围绕精品果蔬、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开展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建设特色农业机械标准化示范园。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推动本体感知、环境调控、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技术在设施农业和大田种植中广泛应用;推动畜禽和渔业养殖环境实时监控、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

  4. 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领域、全环节的深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动“互联网 ”融入农业全产业、全过程。推进数字农业应用示范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大5g、大数据、智能工厂化养殖等新兴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推广“农技耘”app、泰州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使用覆盖面,切实发挥智慧服务平台的作用,把手机打造成现代农业最有效、最直观的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进一步增强面向全区农业园区、基地、合作社的政策、业务指导和农产品商品化推介服务功能。加快培养多类型电商人才,将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转变为线上有门店、线下有基地的网络红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70%,建成市级以上数字农业农村基地30个。

  (五)提升农业平台载体

  依托产业强镇项目、省级示范园创建项目、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城北生态经济带项目等的实施,布局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加大政策特别是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先导区。

  1. 整体推进镇(村)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扶持建设桥头菌菇、大安芦笋、洲城水蜜桃、河横葡萄等“一村一品”示范镇村,新增一批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力争总数达到25家以上,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订单生产方式,统一组织销售、自我管理、规范经营,促进“一村一品”产业组织化快速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片区、产业基地和拳头产品。认真实施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力争到2025年新打造2个以上的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明显、规模集中连片、模式绿色生态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镇,里下河地区的溱潼镇、淤溪镇、俞垛等镇依托连片高效养殖区,打造成产业强镇、特色小镇示范区。

  2. 强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

  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按照“做强核心区、提升示范区、扩大辐射区”的思路,着力营造“园区大环境 行业小环境”的产业生态链。到2025年,各产业园区完成新一轮发展规划修编,主导产业更加鲜明,产业覆盖率达到50%以上,园内30%以上的农户加入产业化联合体,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5%以上。重点加强省级农业示范园、加工集中区、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区建设,促进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聚,推进优势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将初级产品、原料产品转化为市场终端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园区平台,积极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丰富园区发展内涵。

  3. 打造优势田园综合体

  依托溱湖大道、沈马路、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大扶持潼享田园、小杨人家等田园综合体,完善休闲、娱乐和露营等设施,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民宿。建设提升河横村、湖南村、小杨社区、西陈庄村、洲南村、周庄村和冯庄村等特色田园乡村,为游客提供度假和游乐服务。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旅游 ”“生态 ”等模式,推进农林渔与休闲观光、康养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