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淤溪镇马南河流域周边河道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整治。

  (五)推进水旅文化建设

  将“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任务中城区水环境提升、生态幸福河湖建设等工程与旅游示范创建区项目深度融合,推行水利旅游文化建设,通过“水利 旅游”的方式打造集生态水网、文化水岸、美丽水景于一体的城乡水廊。

  一是结合水旅文化打造城市滨水公园项目。工程聚焦“水舞罗塘•漫悦时光”主题,秉承“水为体、文为魂、绿为裳”理念,打造地标景观,解码运河印象,延续千年文脉,致力将该区域打造成集“生态、开放、活力、创新”于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品质的滨水空间,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康养休闲、愉悦身心、文旅体验的自然佳所。

  二是结合水旅文化实施城区水环境提升工程。综合整治单塘河、黄村河(陈庄路-淮海路)、姜溱河(新通扬运河-淮海路)等。单塘河整治融入先民文化和天目山遗址文化元素,打造两岸遗址文化景观风光走廊,建设网红旅游打卡新地标,工程既可改善人居环境、增强防洪能力、又能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位,沿岸处处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秀丽风貌。黄村河(陈庄路-淮海路),河段长2.5km,整治以“五星幸福河湖”为目标,景观布置融入红色文化主题,建设黄村河特色景观带,打造幸福罗塘新名片。姜溱河(新通扬运河-淮海路),河道景观布置可以文化展示为主题,沿线规划建设骑行道、跑步道、漫步道三道贯通,沿线布设水岸休闲公园,打造文化遗址复兴节点,将生态岸线与水文化展示融为一体。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沿河滨水空间,滨水空间建设可以“川”行繁华、曲水流光为总体构思,以打造趣味创享水岸游道,塑造活力悦动休闲客厅为愿景,沿线设置水集市、水街坊、水墨台等景观版块,溪石听泉、水趣石湾等多处景观节点。

  三是结合水旅文化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以水兴村,打造乡村旅游经济,沿线景观打造以自然风光为主,采用堤路结合,沿河设置慢行系统等形式,考虑到游客自驾游,可选点设置停车驿站,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好去处。

  四、夯实水利基础、打造现代“农村水利”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开展灌区改造,打造现代农村水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水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惠及民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周山河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

  实施周山河灌区部分干、支渠综合整治以及总干渠生态走廊建设,对灌区内472座灌溉泵站进行提档升级改造,管理信息化建设等。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养护

  对全区范围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管护,包括灌排工程维修养护、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等。

  五、强化水利行业监管、打造“法治水利”

  (一)水资源管理

  1.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强监管”,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2025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5.305亿m3以内,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在400万m3以内。

  2. 全面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加快实施重点节水工程。二是突出工业降耗,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三是大力开展节水型载体创建。“十四五”期间创成15家省级以上载体。四是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依规有力开展。五是推行合同节水管理。

  3. 全面规范取水监管。规范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新增取水审批,建立健全取水许可登记库,依法查处无证取水等违法行为。对年取用地表水10万m3以上,地下水5万m3以上的用水户和新增取水户,须在取水口安装取水远程监控系统,全部实现与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联网运行。

  (二)河湖管理

  1. 推进生态河湖健康评价。完善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开展骨干河道、重要河湖等健康评价,通过定期对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促进河流健康保护管理工作。

  2.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考核等相关措施,以“警格 网格”融合为抓手,深化河湖网格化管理。从资金投入、分工协作、人员保障、任务推进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工作保障;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中,以考促管,切实提高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发挥交办督办、综合协调作用。

  3. 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一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落实河湖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完善河湖管护标准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二是加强河湖空间用途管制,结合“多规合一”和第三次国土调查要求,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三是积极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强化河湖监控,扩大无人机巡检平台利用范畴,排查水域岸线占用情况,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河湖、非法采砂等行为,加强河湖工程监管力度。

  (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1. 转变监管理念

  树立“水利安全质量监管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质量为本,从严把关”的指导工作方针。

  2. 优化监管方式

  推行政府购买安全质量生产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安全质量巡查机构,提升水利安全质量生产监管和治理能力。

  3. 推进制度建设

  针对水闸、圩区等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出台与工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逐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