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野生动植物保护。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利用“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节日活动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教。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动态监测。加强沿江滩地、江心洲和里下河湖荡湿地等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植被恢复、生境改善。加强森林、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鼓励栽植食源、蜜源植物,为境内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生境。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非法人工繁育、经营利用、走私野生动植物行为。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和救护能力,继续完善姜堰溱湖国家级和兴化、泰兴、靖江3个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提升泰州、姜堰、泰兴3个省、市级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基础设施和救护能力水平。

  (六)古树名木保护。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制定《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全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开展生存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动态监测和管理。实施古树名木复壮项目,完成30株濒危、衰弱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对树龄5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造册并跟踪管理。全市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保持100%。

  五、林业产业发展工程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加快林业产业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推进银杏产业振兴、林木种苗花卉产业提升,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森林康养,提高泰州林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一)林木种苗花卉产业提升。加快沿江优质造林绿化苗木、通南经济林果苗木、里下河耐湿苗木和城郊绿化观赏花木4个苗木花卉生产片区建设。巩固提升3个国家和省林木良种繁育基地、2个保障性苗圃和1个省级种质基因库建设水平,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研究。大力推广林木良种,开发叶相、花相变化丰富的绿化、造林、观赏苗木、优质盆花新品种和高档切花新品种。大力开展苗木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示范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着力完善种苗信息和服务体系,在泰兴宣堡等苗木重点产区或集散地建设专业交易市场,积极推广林业电子商务平台等“互联网 ”林业运作模式,促进苗木产品流通销售。“十四五”期末,全市林木种苗花卉面积稳定在7333公顷,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0%,创建“省级苗木特色镇”1个、“省级苗木特色村”3-5个,年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

  (二)银杏产业振兴。围绕珍贵用材林、特用经济林等建设,大力推进银杏产业振兴。围绕巩固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结合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对现有银杏树科学合理保存,加强管护,明确不得随意砍伐、挤占。充分发挥银杏多功能树种的优势,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利用四旁、十边隙地等非耕地资源,因地制宜,鼓励发展采叶、用材、盆景银杏。推广银杏与蔬菜、药材、食用菌、苗木、畜禽等立体复合经营,提高综合效益。推进银杏系列产品深度开发,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银杏果、叶、外种皮、雄花穗、木材、盆景等进行立体开发、综合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动银杏产业集聚区建设,引导企业进区兴业,合理节约资源、减少投资成本,提高产出效益。扶持银杏系列产品项目开发,以优势项目、优势企业引资、引智、引技,给银杏产业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加强银杏产业宣传推介,设立“泰兴白果”直销网点,扩大国、内外市场销售量。大力发展银杏产品流通,将原宣堡镇银杏交易市场改建为集银杏果、叶、雄花穗及其加工产品,以及银杏苗木、盆景、木材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围绕江苏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完善基础设施,弘扬银杏文化,发展银杏生态旅游。力争“十四五”期末,银杏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

  (三)林下经济产业壮大。构建以林下种养为主,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结构占比不断提高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广林粮、林菜、林药、林菌、林禽等生长周期短、投资回收快的林下立体种养模式,增加林农经济收入。突出银杏、薄壳山核桃等林产品采集和中药材等林产品加工,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经济林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用好用足现有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开发特色鲜明、形色多样的生态产品,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十四五”期末,全市林下经济规模达到1.11万公顷,年产值24亿元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林下种植示范基地”10个。到2035年,全市林下经济年产值突破25亿元。

  (四)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培育。大力发展森林、湿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以“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及其他法定节假日、民俗节庆活动为契机,以江苏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江苏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为载体,结合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姜堰溱潼会船节、泰兴银杏节等节庆活动,选择森林环境优越、交通相对便利、食宿条件较好的地区和乡镇,利用现有建设基础,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本底,将各生态旅游地串珠成链,利用森林步道、作业林道,挖掘森林养生资源,加强康养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开展旅游康养活动。“十四五”期末,全市生态旅游接待量800万人次/年以上,生态旅游年产值30亿元。到2035年,全市生态旅游年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

  六、林业基础支撑工程

  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林业基础支撑体系,营造创新驱动发展氛围,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为深入推进泰州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1.林业生态综合监测。围绕国土绿化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林业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需求,重点在森林抚育、森林林地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绿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整合、优化现有监测方法和手段,完善市、市(区)林业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动态的综合建设工作。开展泰州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林草生态监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江苏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等生态监测,定期发布生态质量等监测报告。推进森林、湿地与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调查监测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监测手段,构建林业资源监管平台,对林业生态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和动态监管。“十四五”期末,初步形成泰州林业生态监测网络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